首页吃喝玩乐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wolekan 03-01 2次浏览 0条评论

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谢邀!

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冬至是每年阳历12月21日~23日,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6点23分。冬至别名:冬节、长至节、亚岁、数九、小年等。

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冬至白昼最短、冬至黑夜最长、冬至正午太阳最低、冬至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少、冬至节后一阳生。冬至这一天,北京地区白天时间只有9小时20分;《载敬堂集》:“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天地阳气回升。但是,从冬至节开始,过九天为一九,过二个九天为二九…三九…九九。三九、四九是冬天最严寒的日子。

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唐宋时期,冬至日,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要向祖宗尊长祭拜。宋朝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此习俗到了明清时期更盛,除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外,百姓也要祭祖先和神灵,而且还要聚餐。所以,明清两代把冬至节称为小年。

冬至节气的文化含义和养生意义有哪些


而现代,冬至是我国百姓祭拜祖先,祭祀神灵的重要节日,称为冬祭。而清明也是祭拜祖先的重大的传统节日,称为春祭。

把冬至当作节日,是从汉代开始。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历的正月是现在农历十一月,所以那时候拜岁和过冬至并没有什么区别,到汉武帝时采用了夏历,才将正月与冬至分开来。专门过“冬至节”,是汉代始有,盛于唐宋。

冬至时节天气趋冷,冬季为人体养精蓄锐最佳时节。可以早睡晚起。晨练者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

冬季可以进行食补保健强体,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介绍如下:

1,温补型,如:鸡、羊、牛肉,鲫鱼等,但不可大吃特吃,因为补过头了会上“火”。

2,平补型:,如:芡实、莲子、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

3,滋补型: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食疗养生有哪四大意义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三星新一代S3FV9RR安全芯片有怎样的特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