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典故
过桥米线典故
据说过桥米线有两个典故。
1.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蒙自县。据说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还存在),湖水清亮如碧,湖边垂柳成行。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不仅有亭台楼阁,还有翠竹成林,古树参天,风景美丽,空气清新宜人,是四周学生读诗读书的好地方。一位学者往湖心的小岛读书备考,但由于埋头苦干,经常忘了食老婆送的饭菜,等到食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法则,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沙锅煮好送往,用当地人喜欢食的米粉和其他配料放进往。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长时间保持温热。书生很喜欢食,贤惠的妻子经常照此送往。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忘妻子的盛情,开玩笑说食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粉才考上。因为他的妻子把米粉送到岛上经过一座曲径小桥,书生称这种做法的米粉为“过桥米粉”,这一事件暂时传播开来。人们按照书生妻子的方法做米粉,过桥米粉从此流传下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良,过桥米粉越来越好,越来越远。
2.清咸丰年间(1851~1861)刘家庆在建水县东门坡锁龙桥头开了一家小餐馆,早上卖小碗米粉,晚上卖饭。有一天,一个从四川回来的“大新爷”从肉市场买了脊肉,往了一家小餐馆,让他把肉做成薄片。他特意买了一大碗热肉汤,把薄肉片放进汤里煮,拌上葱花、香姜、韭菜、辣椒等调料,用小碗装米粉,把长米粉从小碗里挑进大汤碗里拌汤食。店主觉得这个好处,食法很特殊。问他原因。之后,他天天都带着脊肉往这家餐馆买一碗肉汤食米粉。有人问他这喊什么米粉。他说:‘我从桥东到桥西食米线,人过桥来米线也过桥,喊‘过桥米线’!从那以后,很多人都模拟他的做法。刘家庆用李景椿介绍的方法烹制余肉汤,配米粉出售,并以李景椿所说的“过桥”命名,这就是“过桥米粉”的名字。经营过桥的刘氏传到刘世清四代,一直以“过桥”的名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