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与传说有什么特别之处?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对屈原的纪念。据传,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屈原和表达对他的敬意。这个节日也象征着团圆和希望,许多地方还会有挂艾草、菖蒲等活动。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悼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意义:
1、增强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2、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
【端午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