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河蟹养殖效益?
河蟹养殖新技术,如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和智能养殖系统,可以帮助提高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选择适宜的水质和水温是至关重要的。合理搭配饲料和营养物质,保证蟹的良好生长环境。良好的管理措施,如定期检查和维护水体,防止疾病的发生,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喂食制度,可以促进蟹的健康生长。
以水稻田为优,湖滩旱地为次,荒草芦苇滩为下。
土壤土骨应以黄骨五花土,为最佳,黑青土为次,黑板沙为最次。
pH值土壤为6.5-7.8为优,6-7.5为次,7.5-8.5为差。
水源:
临近自然水源为主,大湖,大河,上流无工厂为佳,沿水源区15公里无人口生活排污,工厂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业。
开塘:
四周坝埂坡比为3:1,坝高1.2米,以养大规格闸蟹为主,四周开50公分3米宽缓坡回形沟,50亩以上大块中间加十字分水沟。
进出水口进行固定化设计。
防逃墙栏设计:
以PVC板为主,55厘米-75厘米左右,一半埋土坝中,1米5间隔立支撑竹竿,高1米8左右,30厘米埋土下,上面加5目铁丝网,或尼龙织网防盗。
看护房建设:
应保障饲料仓库一间,饲料工作凉爽间,其他工具渔具房一间,有条件的应加盖生活用房,水电线路,检测设备。
开塘后的第一次改底:
开好塘口,先放80厘米水泡塘,检查渗透点,进行补修,一周后测水质3大项,根据水质报告,进行计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
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测水质,达到养质水标准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灭杀消毒。
三天后放干水,进行有机肥追底,每亩200-300斤自制有机腐肥埋施,然后在沟内栽伊乐草,栽好后,回水,35-50厘米(板田上)
栽草
在栽好环沟内伊乐草后(亩3百斤鲜草后)开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进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长效有机肥+各种菌源同时培养,必要时加施无机肥辅助,在取得比较满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将水体保持在板田50厘米左右,开始准备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
螺丝的质量把控,和塘口水质要求,我已经单独写过这个,不在赘述,这次说说螺丝的数量吧,每亩要求60-80个螺丝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将螺丝放入沟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气温时放入,或冰雪天气施放
螺丝放入后3天-一周,应及时观察塘内的水质和藻相交化,发现水质过清,过瘦现象,应用豆浆+红塘水经菌类发酵后,每亩5公斤,撒瑭2次,间隔2-3天。
在期间,应测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异常。
在进螺后的半个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选择天晴时日),进行第一次青虾苗放入,以5斤左右为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河蟹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