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吃喝玩乐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wolekan 12-08 2次浏览 0条评论
中秋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七种重要习俗。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中秋节的七大习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七大传统习俗你知道几个)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2008年中国大陆开始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

关于中秋节的民间习俗数不胜数,我借此机会跟大家讲一些传统的中秋节习俗以及中秋节的养生方法,大家也可以留言分享自己家乡的中秋节习俗哦!

中秋节的七大习俗?

中秋七大习俗

①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②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③祭月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④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⑤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⑥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的七大习俗?

⑦观潮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习俗有哪些?

“节日”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每逢节日将至,人们便会早早做好准备,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度过,因为地大物博和历史悠久,传统节日可谓是数不胜数,且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它代表着旧年的结束、新年的开始,于是因其特殊寓意成为了最隆重和最受欢迎的节日。<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wolekan.com/zb_users/upload/2024/12/20241208052142173360650233772.jpeg" alt="中秋节的七大习俗?" title="中秋节的七大习俗?" /></p>

中国人在过节时,往往会伴随着许多的习俗,如上文所说的春节到来时,人们便穿新衣、贴春联、放鞭炮等,除了春节,中国人还会在许 many的节日中践行独特的习俗,如端午节时的赛龙舟、吃粽子,重阳节时的登高、插茱萸,冬至时吃饺子、喝羊肉汤,正月十五猜灯谜、吃元宵等等,在度过同样作为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时,人们又有着怎样的习俗呢?

早在成书于西汉初年的《礼记》中,便已经有了<strong>“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strong>的记载,《礼记》里也有<strong>“天子春朝日,秋夕月”</strong>的文字,说的是天子会在秋天时祭祀月亮,大概是秋高气爽时节月亮显得更加皎洁和神圣之故,可见,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人们在过中秋节时会食用肉粥,天子更是要举行祭祀活动。

到了汉朝,辞赋家枚乘在作品《七发》中写道:<strong>“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strong>所谓的“八月之望”,也就是十五、十六号,这与中秋节八月十五的日期相吻合,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其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也达到最高点,所以沿海地区的人们常常选择观潮娱乐,这一点在历代的文人作品中也有所体现。

明人赏月时往往还要举行拜月活动,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杳祭拜月神,说出自己的心愿,以求得保佑,如中等人家,男子则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诗人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之句;而女子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醉翁谈录》卷四曰:“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中秋之夕放水灯也是宋代风俗之一。《武林旧事》卷三《中秋》载道:“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其意或是迎接潮神生日的到来,或是以此取媚于潮神,请求他不要给人们带来灾难,另从苏轼《和黄门韵》诗中“何人蚁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及其自注中“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来看,其俗也见于故都开封。

明代的宫廷中,一进入八月,宫中开始赏海棠、玉簪花,至十五日,

团圆饭赏月吃月饼。
芡实淮山黑米玉米红枣煮食有什么营养价值和益处呢? 正宗红薯粉丝的具体配料比例是什么?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