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比较出名的车评人,自己都开什么车?
目前国内比较出名的车评人,自己都开什么车?
两个最出名的车评人:陈震,韩路。
陈震
我们第一个要讲的就是陈震。经常关注汽车的人对陈震应该并不陌生,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资历来说,陈震都是车评界的顶流人物。他还是前汽车之家的视频主持人,后出来单干,被汽车之家封杀。现在的萝卜报告和《越野路书》都是出自陈震之手。
第二个就是韩路,跟陈震一样,在目前来说,同样属于车评界的顶流人物。目前韩路和陈震评测的车型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各大厂商出新车的试驾车,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拿到。除此之外,各大手机厂商的旗舰手机在没有开发布会之前,他们就已经拿到,所以他们通常也是全网第一个评测旗舰手机的人,比所有的专业数码博主都要快。
开的是:奔驰E级、沃尔沃XC60;比如说迈腾、高尔夫、福克斯、雅阁、陆巡、艾力绅、特斯拉model 3,很多都是为了评测买的,其中多少卖掉了不得而知,他早期在留学的时候比较喜欢美系性能车,像克尔维特、科迈罗、福特猛禽等等。
试驾编辑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是每天都在开新车吗?
谢邀。
试驾编辑是许多汽车迷所向往的一个职业,能第一时间开到各种品牌的新车型,有时还能上赛道体验。日常工作基本都是借车,试车,参加车展,发布会,然后写文章改文章。像国内很多的知名的车评人就是相当于试驾编辑,只不过把文字改成视频,38号,陈震,胖哥杨力,颜宇鹏,李老鼠等等。
试驾编辑可能最被吐糟的应该就是软文了吧。说个真实事例,前段时间,某媒体机构的一个编辑写了一篇某款新车的试驾报告,由于该编辑将新车缺点毫无保留写了出来,让该车厂的营销副总看到立刻勃然大怒,打电话给媒体机构负责人让那编辑马上修改文章。
这就是汽车媒体遇到的难题,文章写的太激进,主机厂不会给你提供试乘试驾,写的溢美之词过多,又会被用户吐糟是软文。所以现在的汽车文章很多都写的很圆滑,动力差说成动力够用,换挡顿挫说成体验性稍差,将缺点弱化。这也是很难避免,汽车媒体要资金运营,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试驾编辑能够满足对车体验,但一般很难做到对读者的客观分享,这也是为什么经常很多汽车媒体被用户骂。当然也有那些相对客观,公正的试驾编辑,车评人。大家觉得哪个汽车媒体的内容更加公正客观呢,可以相互分享一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二手车话车”,大家有什么汽车问题可以私信或者评论下方留言,我会一一回复大家!
试驾编辑的日常工作就是参加发布会/试驾会,拍摄图片和撰写文章,不至于每天可以开新车,毕竟不可能天天跑各地的发布会,这样会累死。跟大家分享几个关键的点:
1、 这是份工作,不是爱好。很多行外人可能会羡慕天天跑各地的发布会,享尽天下美食,试尽天下车型,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但其实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当天早上飞机出发,当天晚上就赶飞机回家,第二天上班,一开始可能还有些新鲜度,但做久了就会发现,完成工作之后就对整件事情没有太大的好奇心,就像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机械式地完成ABC的任务,久而久之,觉得看过的车型也都是那个样,这是份工作,不是爱好。
2、 受人小钱财,替人消大灾。大家可能都认为编辑是文化人很光鲜,其实也就是一个类似写新闻通稿的厂家小编,去了发布会,收了车马费,一般是0-800,现在很多车企都流行0,越牛的越少钱,然后就不得不隐瞒式的客观摆出事实,让车型或发布会的内容在全网铺开,并不是真的从消费者或者专业的评车角度去全面报道。受人小钱财,替人消大灾。
3、 同质化严重,前途无亮。由于现在自媒体发展迅猛,很多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个性媒体层出不穷,但归结而之都是来来去去那几样,要不然是标题党,要不是动漫漫画形式上的换酒瓶,要不然就是拿出一个新的车评主持,基本上没有真正革命性的文章媒体形式,同质化极其严重,不管是深耕还是浅尝的媒体都能写出类似的文章,鱼目混珠,前途无亮。
可能题主是想尝试着进入这个行业去大展宏图,豆哥凭自己的经验来看,最好是真的有革命性的才华,要不就是真的有资金注入,自己创业以量取胜,要不然在这个汽车圈,需要浑浑噩噩的路子还很长。
哈哈哈哈哈,这个非常有趣,我来答吧,个人观点,欢迎其它朋友补充!
我之前在门户在垂直媒体都呆过,现在试着运营自媒体,关于每天是否都开新车的问题,可以很老实告诉你:不是!
但新车接触的机会多吗?那是肯定会比其它行业工种的要多,但实际的多与少,更多跟你所在公司的业务部门,手上掌握的汽车厂家、公关资源有关系。
绝大部分新车的试驾车,都是由厂家分派到指定公关公司负责,通常媒体有需要申请,就找品牌所属公关对接。一般所属的公司有一定规模,或者存在合作关系的,公关公司通常都会借,因为知道你是有承受风险的能力,即便车出了啥大事故,也不用太多担心。最坏的打算,也能用广告资源去置换补偿(这也就是经常听到行外人问,车要是出事故了咋办的解决方式);
如今自媒体满天飞的年代,借车更多是刷老媒体人的脸和人际关系,要是出了大事,也可以像上述的大平台那样处理,但仅限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小媒体的话,风险自负,不然别想当然。
别以为借到新车就是全天下最爽的事,因为有部分公关甚至会对于你的借车提出要求:比如说那些内容点不能说,那些测试不能做。这样是防止你的内容过于出位,把厂家惹怒,最终善后的是公关。
当然,你也可以借车之后我行我素,但这样的话,很可能同一个公关应该没有下次借车了,也会间接得失客户,除非你有一个处理关系很厉害的业务同事。所以在目前内容创作泛滥的年代,很水的内容也有不少。
哦,忘记了说试车编辑的日常工作。
其实这个岗位没有一般人想得那么逍遥自在,如果是一个专门负责试驾的编辑,他的工作主要是筹备试驾内容的选题,以及各种出差、出差、出差...
是的,现在读者挑剔了很多,行内的“八股文”式看图说话真的已经过时,坦白说我要看就看车家好了,因为基本没哪个媒体谁比它快。作为过来人,这期间确实能让我接触到很多的新车,是个不错的成长。
但可以说,这个职业现在活得很苦,而且能学到的东西比以前少,因为很多有料的前辈,都开始试着逐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会坐下慢慢手把手教你了。所以如果你对这一行有兴趣,一定要保持着永远主动学习的心态。我确实是见过不少浑浑噩噩几年,到头来发现啥也没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