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七旬万寿”是个什么样的宏大场面?在哪儿举行的呢?
乾隆的“七旬万寿”是个什么样的宏大场面?在哪儿举行的呢?
乾隆四十五年(1780)八月十三日,乾隆帝在热河避暑山庄迎来了70岁的生日。如果按支那的传统来说,70岁的皇帝即为“古稀天子”,而他的生日便是“七旬万寿”圣节。是日,心情大好的乾隆帝还写下了名为《古稀说》的文章以资纪念,现选录部分原文如下:
三代以上弗论矣,三代以下,为天子而寿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夫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是诚古稀而已矣。
清朝诸帝按照惯例一般于农历五月至九月巡幸避暑山庄,因此承德便作为清朝夏季的政治中心而异常繁忙。清帝在逗留避暑山庄期间,还要循例在位于承德北方200公里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举行盛大的围猎活动。届时,前来朝觐的蒙古王公们也会参与这场盛会,其宏大的规模亦充分彰显了清帝的威仪。围猎活动一方面是发迹于游牧民族的清朝对“国语骑射”民族精神的重视与保护,另一方面也使同样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人大大加深了对清朝的国家认同。
让我们再把话题拉回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万寿圣节上来,除诸蒙古王公、数年前从沙俄返回的土尔扈特部大汗、东土耳其斯坦的维吾尔王公、长江上游的金川土司等贵客亲临盛会外,甚至连远在西藏的班禅额尔德尼与朝鲜国王都千里迢迢地派遣使臣前来为乾隆帝祝寿。此外,为庆祝生日,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中大摆宴席,并连续上演了六天的传统戏剧,其盛况堪称空前。而对于乾隆帝本人来说,他的这个生日也可能是其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