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穿山游廊和抄手游廊有何区别?
《红楼梦》中,穿山游廊与抄手游廊的差异
“廊”作为开放式的避雨建筑,实为“亭”的延伸,是中国古建筑或园林中常见的形制,它不仅包括“穿山游廊”、“抄手游廊”,还有“坡廊”、“长廊”等多种形式,以中国皇家园林的杰作——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为例,其长达728米,枋梁上绘有以古代各种故事为内容的彩画14000余幅,其形制与内涵堪称世间罕见。
《红楼梦》中的“穿山游廊”与“抄手游廊”有何不同呢?
从表面形制上看,这两种游廊似乎并无明显差异,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建造的位置和功能,在古代中国的建筑中,正房通常朝向座北朝南。“抄手游廊”,顾名思义,是建在前、后两排正房的一东、一西,形成环抱的格局,为来往行走的人们提供便利,而当东西两排正房各自在一西、一东的山墙一面开门,并由一条走廊连接起来时,这种走廊就被称为“穿山游廊”。
“穿山游廊”和“抄手游廊”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位置和功能,前者更注重连接两座建筑,形成一种贯穿山墙的连接;而后者则更注重环绕建筑,为人们提供环绕行走的空间,无论是哪一种游廊,都是中国古代建筑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