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学习陶渊明对个体人生的意义?陶渊明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陶渊明对个体人生的意义?陶渊明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wolekan 01-20 3次浏览 1条评论

陶渊明对个体人生的意义?

陶渊明对个体人生的意义?陶渊明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陶渊明作为东晋士人的后裔,他身上既有魏晋名士的风骨,更有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品性。

因为“乐道”,所以能够“安贫”和“固穷”,没有在长期困顿中丧失自己;因为崇尚自然,他能够求得身心的和谐,以及心灵的安顿,他是矛盾的,他又是统一的。几次出仕并没有丧失做人品格,追求做官与做人的统一,他善于思考,又能够将思考的结果付诸实践。

对于创作,他是任真的写实者,不为创作而创作;对于人生,他是热情的歌唱者,能执著又能淡泊;对于生死,他是旷达的超脱者,不贪生怕死,一切顺其自然。

可以这样说,陶渊明的出现,为后代士大夫们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巢穴,当他们仕途失意、精神萎靡或生活困顿时,陶渊明的存在会增添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心灵的安慰。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现代人也有着丰富的哲学意义。

特别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享受多元的时代,陶渊明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有意的启示,他那种追求自由和谐的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对于挽救现代人的心灵危机和信仰缺失,对于做官做人所追求的职业与事业的和谐统一,对于现代人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时代离今天虽然已经1640多年了,但这个人物并不过时,他的存在依然值得探究,他身上的思想价值和哲学价值将历久弥新。

人是身心合一的,有形的物质身体与无形的心灵、思想和精神是统一的,而无形的心灵、思想和精神,在常态情况下,显得更重要,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点。

“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必须针对上述身、心、灵三个部分,提出各自的定位,以及彼此之间的适当关系。容我先以三句话来作个概括,再说明其内涵:身体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长,是需要的;灵性修养,是重要的。”

也就是说,只有具有身心灵特点的人,才是完整的主体性的人,否则,如身心灵相分裂,或只注重身的存在,都不是完整意义的人。

真是做人的前提,善即是对身心的调节,美则唤醒人的美感,使日常生活艺术化。陶渊明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命是觉醒的。

陶渊明的生活是“任真”的,不违背心性,追求自然的本真状态,他在《归去来辞》序言里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他的自然是源于本性的,不是勉强做作出来的,饥寒交迫他能忍受,而违背心意产生痛苦则不能忍受。

他辞官坚决自然,做官也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他家境贫苦,做官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凭自己才干“遂见用于小邑”,“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他诗文中关于“真”字眼反复出现,“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箸”(《和郭主簿二首》),“华箸”指代豪华富贵的生活,即说上述的田园生活是真正快乐的,姑且用它忘掉荣华富贵吧;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衡茅”指代极简陋的房屋,在艰苦的环境中修养真性情,希望能保持自己的好名声;

他向往上古的生民那种“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劝农》)的姿态,以朴实而见真诚;“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真意”在心中,欲说却“忘言”,庄子说,“大辩不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盖渊明所谓‘真意’,乃在一‘归’字,飞鸟归还,人亦当知还。

返归于自然,方为真正之人生”;“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饮酒》),意思说传说中的伏羲、神农这些远古治世的君主离开我们很久了,现在整个社会很少再有真淳朴实的风气了,尽管他那个时代风气不纯了,但他自己还努力恪守着“真”这个底线。

他的“任真”态度里有一份天真存在。他做人是天真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他为官也不失天真,正直,有个性,有理想,决不让天真被污染;

他躬耕也是天真的,一旦违心的官场令他心灵痛苦,其归心既迫切,更真切,写决心如“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他不愿让自己的心灵服从身体,违背心愿的事情他决然不为;他的诗文也是极其天真的,从那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田园的活泼,自然界的生命力,以及诗人火热的心跳,他从不虚伪矫饰,有一份心思写一份心思,有一份感发写一份感发,有一份决绝写一份决绝,并且说到做到。

他力求“为文”与“为人”的统一,他与很多文人不同的是,他以“为人”之心去“为文”,宋代诗人陈后山称赞他“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后山诗话》),

他写诗不是为了成名成家,故作“语不惊人死不休”,也不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吃饱喝足酣然入梦,他的诗歌纯然是内心的需要,他那一份感受呼之欲出。

对此,辛弃疾也曾有高度评价,“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鹧鸪天》),他的诗亦如他的人,清水之芙蓉,天然去雕饰。

“陶渊明的‘真’,不是那种简单的、肤浅的‘真’,而是一种复杂的、丰富多彩的‘真’……陶渊明的诗,还不要说拿《六经》做注脚,他自己所有的诗就都可以互为注脚。因为这些诗所表现的是他整个生命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是真正博大而且丰富多彩的。”

陶渊明不仅在生命的各个层次里都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真,而且在他的物质和精神里面都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真,为了生存的躬耕也好,为了生计的出仕也好,为人也好,为文也好,生活里的困顿与欢乐,生命里的悲苦与无奈,抱朴守真是陶渊明为人处事的原则。

当身心屡屡发生矛盾的时候,迫于生存,他可以去做官,当官场需要他不择手段和同流合污的时候,他觉得违心违己痛苦不堪,在出仕与归隐之间,他选择了归隐,做一个自食其力的躬耕者。

比以首鼠两端的形式做官要开心得多,官场上心为形役,田园里形为心役,心灵的真才是最大的真,只要不违背心灵的意愿,再苦再累的农活,陶渊明的内心是快乐的!

陶渊明的作品充满了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和谐。这里既有想象中虚拟的自然,也有现实里真实的自然。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一篇《归去来兮辞》既是诗人归隐的心曲,也是情景交融的和谐画面,有许多句子是那样的朗朗上口,并随时能够会心会意,如“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在平常语中融入了平常心,写得那样亲切可人,诗意可掬,平淡中寄予情怀。

他“载欣载奔”的时候,想象出“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的情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场景啊。

一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是一个人身心的和谐,只有当身心和谐的时候,人是活泼的,健康的,意趣无穷的,心智敞开的,此时,他的潜能也是不可限量的。

当一个人无法做到身心和谐的时候,要尽可能做到遵循心灵的需要,调适好身心矛盾,像陶渊明那样以安贫的方式去乐道,从“心为形役”走向“形为心役”,从底线的“生存需要”走向“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人人都在追求自己最大化的幸福,私欲被无限制地放大,人人都把希望盯在追求的结果上,人在被物化的同时,更在异化,人逐渐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所谓最大化的幸福退守为物质金钱的攀比,而心灵世界在追逐中逐渐荒芜,最终人还是不幸福,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从理论上说,人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实现成为一个卓越的人,然而事实上却不尽如此。

这些追求所谓最大化幸福的人恰恰走的是与陶渊明相反的道路,只能是越走越困惑,越走心越累。个体的人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须处理好身心灵的关系,实现物质、精神和信仰的同步发展。

陶渊明是任真的,他的自我感也非常强烈。事实上,一个缺乏自我感的人,难以成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现实世界中我们所有的人都处于软弱的、没有安全感的、分裂的、完全‘虚假的’自我和强大的、有活力的、有安全感的‘真实的’自我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你可能发现你自己会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个地方。

但是,无论你处于哪个地方,你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那就是你怎么才能远离虚假的自我而走向真实的自我?

换句话说,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安全感、乐观、有爱心、尊重他人、乐善好施、慷慨、灵活、移情、有创造性和成熟的人呢?只有能够摆脱虚假的自我,努力强化自我感,才能还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享受到自我实现的欢愉。”

陶渊明完全生活在真实的自我中,并且正确而准确地行使真实的自我感,他的诗心和归心,他生活的情态和躬耕的姿态,他的自我个性表达和这些表达的符号,无一不在说明之。

身心和谐是人的个体性完成必然途径,身心和谐的人才是完整意义的人。人类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而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心灵生活或精神生活也必须同步得到改善,否则人的身心将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至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就是说在物质追求之外,要建立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终极价值,让心灵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也得到同步发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在满足的同时打破满足,在不平衡的同时趋向平衡,从而使人类在自己的职业追求中形成事业追求的可能,让人的主体性不断形成自我完善的可能,走向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界面。

人作为构成宇宙的一部分,首先要认识人类自己,即是说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而他的宽度可以向外拓展活动空间,向内拓展心智空间,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时空里,发挥自己潜能的最大值,是近来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探讨的热门话题;

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并不排斥人这个物种繁衍成长生生不息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处理好现时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未来空间里人与后人的关系,可持续性、永续性、健康生态、科学发展等等被提到日程上来,对于现有的资源必须是合理的、有效的、有计划的、有节制的开发和利用,为后人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

古希腊戴尔菲神殿两句话给人很深的启迪,“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凡事勿过度”按照今天的理解就是适可而止,控制欲望(注意:不是“存天理,灭人欲”),取其自然,舍其不然,过有节制的生活。

古人早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陶渊明写过一组诗叫《形影神》,诗里写的是他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他假设了三个人来说话。

“形”是站在肉体的立场上说话,他说人生很短暂,人人都要死亡,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之中你应该把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放在何处?那就是要趁你还活着的时候及时行乐”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不同意“形”的说法说人这一生要“立善有遗爱,胡可不自竭”就是你做了好事虽然自己不能享受但可以给后世留下一些好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最后神认为形和影说的都不对,现在纵情声色,但是却在缩短你的寿命,千百年后你都化土了,人们的赞扬和你有什么关系?所以人生应该怎么做?陶渊明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了,你不愿意和贪赃枉法的官僚社会同流合污,也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那就按照自己的理想去活好了,虽然饥寒劳苦,但是你做了你自己所愿意的事情,这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陶渊明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陶渊明的一生与酒密不可分。他在洞明世事后,毅然离开官场,遁隐于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饮酒作诗,在怡然自得之乐中,把他对人生的感悟都书写在诗句里。陶渊明喝酒品人生,他的饮酒诗告诉我们如何遵从自己的本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总是荣衰流转,变化无常。我们总是因为太过于执着成功和失败,看重利益和得失而失去自己的方向,找不到人生的乐趣。著名学者费勇通过解读陶渊明的诗和他的为人及他的酒文化,发出了《人生不如陶渊明的那一杯酒》的感慨。其实人要想让自己活得充实而快乐就要为自己的心找个出口,心平气和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饮一杯属于自己的美酒。

陶渊明人生价值
杀猪菜的来历和典故?杀猪菜的由来,典故? 立夏草菇面筋的做法?冬虫夏草菇炖汤的做法?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碧海
陶渊明,因放不江山撄所长管连环之变祉贵生人莫大乎养生价值连心夙成至性。
碧海2024-06-16 14:48: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