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何解释"仪式感"
心理学如何解释"仪式感"
我是钟洁琳,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上海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心理咨询师。
一说到“仪式感”,很多人脑海里即将呈现的就是自己小时候入少先队员的模样,或者自己成人后入党宣言,又或者是寻觅到爱人后结婚仪式等等。其实“仪式感”并不局限于大型的特别活动,也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比如:大才女林徽因,每次晚间做诗时,总爱点香沐浴、一盏茶、一本书、一把琴。
《蒂凡尼早餐》中的奥黛丽,心情烦躁时,总爱一身小黑裙,一个羊角面包、一杯咖啡,驻足于蒂凡尼珠宝首饰店前。
村上春树在描写夫妻两人的关系时,总会有很多仪式感的生活点滴,你帮我抹去嘴角的牛奶,我帮你整理衣角领带。
法国童话书《小王子》里写道:仪式感就是让某一天与其他天不同,让这一刻变得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们都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忘了仪式感的慢享。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解释“仪式感”呢?
它是产生于头脑中图景的外向投射,然后认同投射出来的图景,通过投射—认同的循环而不断加固。仪式共有的特征就是转换、牵引、移置、压抑、掩盖无意识的欲望。
仪式感是一个人的生活表达,而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严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本身可能无趣的状态。提供、促进、转换了一种人生态度,以达到对人生态度的认同。压抑一种消极情绪,触发一种积极情绪。
仪式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把简单的事情变得非常值得珍惜,我们重视仪式感后,就会怀着敬畏的心归正自己的人生轨迹。
巴厘岛的人民,喜欢将各种鲜花放在一个竹编的小篮子里,每日保持新鲜水果新鲜鲜花敬畏大自然之神。
信仰佛教的人,初一十五吃斋礼佛。
信仰基督教的人,每星期日参加礼拜日。
无论是信仰还是生活,因为仪式感,让我们将每一天都变得与众不同,光彩四溢。因为这份认同,因为这份喜悦,让我们人类变得简单而快乐。
为何,不从现在开始,慢下来一会,做一件让自己沉浸其中的有仪式感的事情?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咨询。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堂”,送华大心理精品微课啦!《走出两性关系中的孤独 》《直面内心的恐惧 》《如何支持孩子的情绪处理 》《抑郁那点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