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你觉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个话题似乎很大,似乎是哲学家探讨的问题。但这个话题,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必须面对,想不清楚感悟不透,仿佛又白活一世。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匆匆忙忙几十年。从我们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开始,痛苦、悲伤、忧愁就伴随我们成长;成人后的工作、就业、家庭、婚姻、事业一桩桩的不如意更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增加了重重的负荷。贫穷渴望富裕;富裕渴望真爱;真爱渴望长久……人的一生,似乎是一个不断与压力和痛苦抗争的历程。
80年代的“潘晓来信”,掀起了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大讨论,在不同的历史年代,这一讨论就从来没有终止过。作家毕淑敏在安徽大学演讲时,开口一句“活着是没有意义的”,台下一片哗然,继而她话锋一转:“但你要为你的人生规定一个意义!”顿时掌声雷动。毕淑敏接着说:“也许人生本没有意义,只是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到来变得更加美好一点,这就是我的意义所在。中山大学副校长李萍在该校新教工岗前学习交流会上的总结发言稿中,又强调了“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实际上是人赋予它的”的观点。李萍在该稿中说,有学者认为人生有四大类16种价值:
第一类是与生俱有的价值:年龄、健康、外貌、聪明;第二类是随着成长而培育的:家庭、学校、专长、职业;第三类是进入社会后奋斗的成果:财富、名声、地位、权利;第四类是较长期的需要:朋友、志趣、社团和信仰。而在这16种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信仰。李萍指出:“过去我们讲信仰会赋予两个涵义,一个是宗教信仰,还有一个是社会信仰,即共产主义理想。”其实我们对信仰做一个普通的解释,信仰就是人对自己人生价值意义的终极关怀,这个“终极关怀”就是对人生意义的赋予。
儒家用“入世”思想来修身养德,把“德”的修养分为“公德”和“私德”,“公德”指“齐家、治国、平天下”,“私德”则仅指个人的“修身”、“明德”,于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便成为众多中国知识分子赋予的人生意义和价值;道家以“出世”的超然态度“道法自然”,他们的人生意义体现在追求“大道”、“仙道”的“修己”或者“无为而治”;佛弟子的人生追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乘佛教”,普度众生脱离苦海成就佛果的人生追求,另一种是“小乘佛教”求得自我解脱、修炼成佛的人生追求。
而马克思主义思想诞生后,则为共产党人指明了“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成为共产主义者毕生的追求。综观这些“个人理想”、“政治理想”或者“社会理想”,抛开各种成见客观地去看,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是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结合得最为成功的社会形式。
人活着,是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即生存的意义,你赋予人生有意义,你就选择了有意义的人生;你赋予人生没有意义,你就选择了没有意义的人生。赋予人生何种意义,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了高尚的人生意义,人就会努力让自己成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如同爱因斯坦在《我的人生观》中表述的那样,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统一起来;而选择了所谓“现实”利益的人生意义,则会终生纠缠在“小我”的得失、悲欢中不能自拔。比如说,作为一个文化人或学者,如果不能为这个社会所具有的文明起到传承和推动作用,那么也就没有一个文化人或学者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了。
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实现,维也纳心理学家法兰克建议:除了有机会付出、参与创造周围世界,并有机会接纳周围世界对人的付出所作的反应,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体悟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和爱,比如欣赏音乐、舞蹈、雕刻、绘画之美,阅读好书,与知己畅谈,体验亲情之爱,同时主动去安慰、鼓励和感染周围的人。
然而,并不是所有选择了高尚人生意义的人生都波澜壮阔、气势恢弘,它也可以如潺潺溪流般绵绵涓涓、平淡从容,还可以如澹澹湖水般水波不兴、宁静平和,这不仅由于个人选择的不同,还因为影响人生走向的因素太多。可是人的潜力又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主观上个人想不想做和以何种态度去做,而给人生一个意义,一个高尚的意义,并一直为实现这个意义而努力践行,则无论“时位移人”还是“顺境逆旅”,相信人都会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来,使任何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仍然风雨无阻、执着前行。这样,不仅会向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迈进,更会在这追索过程中丰富自我,“自成其天德,完满其自性”,方不致为虚度人生而懊悔。
总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客观的由他人来评估判断、来确立认定,而是自己负起责任,来完成你这一生中必须要完成的责任,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