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是什么?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佛教把“世界”这个词带到了汉语中,但汉语中却没有。“世”,可以组词“人世,家世”,就是时间。“边界”,可组词“边界,边界”,就是空间。也就是说,“世界”就是时空。中国古人说时空,原本用“宇宙”这个词。自从有了“世界”,就有了一些区别,说自然时空用“宇宙”,说人类认知的时空用“世界”。因此,“世界观”,即人们对自己认知的时空的看法。
“方法论”一词是辩证唯物主义带入中文的。马的理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一种真空认知,不受任何干扰。人们也可以选择你如何认识它。如何选择被称为“方法论”。
马理论中关于“方法论”的讨论有两个前提假设,但这两个假设没有合乎逻辑的论证。为什么我们的感觉器官是真空的,不受干扰的?为什么获得的信息是物质本身的信息,而不是人类自我感知器官的衍生物?为什么古人不能用辩证逻辑以外的理性思维来理解物质,而今天的科学研究永远不能用辩证逻辑来理解事物?
这两个假设衍生出来的理论很难有说服力,因为它们没有回答自己的前提假设。
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方法论”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认知事物的方式绝不是人类自己选择的,而是由你想要认知的事物的复杂性决定的。面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不能使用复杂的认知方法;同样,当你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你也不能使用简单的认知方法。
例如,当你在路上行走,迎面开车时,你必须使用最简单的认知方式。本能的反应是逃避并生存。
路上有更多的汽车,有时会堵车。当你想分析汽车的优缺点时,你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辩证逻辑。汽车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它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和商品,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可能会增加时间和成本,因为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汽车故障。
汽车开得很快,你想知道它有多快,你只能使用数学逻辑,计算和验证。
汽车太多,驾驶太拥挤,公共汽车和卡车并行,甚至停车也成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如果你想知道城市如何最合理、最有效地驾驶,你应该考虑无数的问题,不断纠正和协调各种关系,以获得各方都能接受的情况。
以上四个问题,由于难度不同,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要求人们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似乎就是所谓的“方法论”,但事实上,它完全决定了使用方法的难度。你能用数学逻辑来计算汽车撞到你吗?当你要求速度时,你能辩证地看到它可能又快又慢吗?
总之,“方法论”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