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玩儿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一直在玩儿的孩子和不停上培训班的孩子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我想说的挺残酷。要不然您就别看了……
三十年五前,我弟弟开始了第一个培训班。少年宫的朗读班。口舌尺唇的配合。吐字归音的精准。“是北京而不是北江”。老师认真的教,小朋友站在那里了一字一句的读。
六岁了。钢琴课开始了。小星星!第一支曲子我们录下来了……
七岁,英语课。十个印第安小男孩。英文绕口令因为有中文的朗读基础,他上口特别快。
八岁,围棋。与此同时。我抱他骑在马上了。
十岁,书法课。这是唯一没有报班的课程。我教的。
十二岁,舞蹈课,我们发现他的身姿不好。有点背不直。
十五岁,奥数班。这是唯一不交钱的班。他自己考上的。
十八岁,摄影班。尼康M2,真贵呀……胶卷一买就是一大盒。
如今,这个金子堆出来的宝藏男孩是一位上市公司的高管。一位钢琴爱好者,一位自然摄影师,一位鸟类环志爱好者,一位博士,一位大学客座教授,一位充满魅力的有好多朋友的男士,一位充满爱心的人。
我可以培养出好多这样的孩子。我农村老家族亲的孩子都不笨。但是,我没条件了。在我的老家,好多小男孩连上高中的资格都没有。一个村,大学生才一两个。孩子们没有钢琴。有的英语课音乐课语文课都是一个老师。我一想起来就伤心。
我们家族在北京的孩子都是像弟弟这样培养出来的。这一辈里,出了七个博士。四个高管。还有政府公务员。军队军官。他们都是文革后期出生的孩子,恢复教育了。我们竭尽全力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资源。名校对接名校。名师链接名师。
弟弟的孩子,如今在北京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读书。自然科学课找来一位院士来讲。没有疫情的假期,孩子们会去海外夏令营练口语。孩子们都是身怀绝技,各有所长。
疫情期间,一个老家的乡亲求助我,他家没有手机,孙子上不了网课。我赶紧寄去一部。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