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早开始英语或其他外国语言是通过什么翻译成中文进行交流?_古今互译在线转换
古代最早开始英语或其他外国语言是通过什么翻译成中文进行交流?
语言不通最开始靠手势、表情、肢体动作或图形来表达,慢慢意会,肢体语言比如食指和中指向下交替摆动表示行走。交流口语词汇则是在不同的情境中猜测领会,比如见面打招呼hello,名词和简单的动词都是可以用手势等交流学会,稍复杂的词汇可以通过简单词汇描述学会。
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是很漫长的,特别是分属不同语系的交流。古代最主要的交流是通过边疆地域,处在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地区,相互之间的理解相对更容易一些,特别商贸交流。最初肯定是最直观的交流,能用肢体等辅助手段加以说明。一旦掌握了一个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体系,就可以逐步学习一些形而上的词汇,最终掌握这门语言,但是真正非直观的词汇,还是要依靠对共同概念的自我理解,这可能需要几代人。如鸠摩罗什在翻译梵文典籍时,依靠的不仅仅是语言,很大程度上也包括对佛教哲学的深度理解。
相隔更远的语言,可以从世界的一端,逐步传递到另一端,拉丁语系通过中东地区逐步传到远东,反之亦然。很多远行的旅行者,都会使用中间语言,以保证相隔大陆的两种语言能相互理解。如马克波罗对中国的地名,使用的就是波斯文。从全无头绪,到相互交流,依靠的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