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进厂一天工作12小时,流水线模式下效率与员工福利的平衡问题
大学生毕业进厂一天12小时做流水线是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它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这种工作方式要求员工具备高度的技能、快速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观点认为,这样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导致员工缺乏自由和自主性,影响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同时,关注员工的工作条件和福利,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请问大家对大学生毕业进厂一天12小时做流水线有什么看法?
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校招很多大学生,基本上全部都是各地知名大学,招进来之后首先就是派往各地分子公司的生产一线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三个月,然后公司会根据其所学的专业以及个人的爱好进行岗位分配。
可以说大学毕业生进厂工作是公司的一项既定政策,公司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学毕业生们体验车间的工作,知道一切的高端工作都源于生产,不懂生产就无法有效管理公司,就无法做好管理工作,因为生产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石。
公司就是要让大学毕业生们重视生产一线,除此之外,公司还想通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历练来淘汰、考核大学毕业生。
因为有很多毕业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看不起生产一线工作,这样的人公司是不会要的,要了也没什么大用,所以公司就要通过一生产的锻炼来淘汰那些眼高手低的毕业生,通过淘汰,留下来的人基本都是认同公司发展理念的,最终都会分配到各个部门任职,从事自己的理想工作,这些经过生产历练的大学生成长非常快,很多都再短短几年里面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即便从公司离职,也能够在其他企业担任管理职位,这是公司对人才的责任,也是公司对社会的贡献。
所以,大学毕业生最开始一定要进生产一线工作,因为只有懂生产的人,才能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也才能堪当大任。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个老板不重视生产的,老板是最懂生产的人,所以大学毕业生也要像老板一样懂生产、重视生产,唯有如此,大学生们才能发展的长远。
因此,大学毕业生进工厂做12小时的流水线工作不足为奇,这是一个合格职场人士的职业生涯必经之路。大学毕业生若想日后有大的职业发展,想当经理、总监、老板,就必须经历生产一线的锻炼。因为大学毕业生不懂生产、不懂产品,怎么搞高大上的管理工作呢。而管理工作是建立在生产之上的,不懂生产就会脱实向虚,做出的管理决策就容易错,所以一个大学毕业生能不能有成就,就看懂不懂生产、重视不重视生产了。
但同时大学毕业生也要想办法在生产一线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要在适当的时机做更为高级的工作,不能一辈子都在流水线上做,这样的话大学的经历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流水线是必须要做的,生产一线的工作必须要懂,那也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工作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