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石油大学全国排名?
文本分析
:题目“青岛石油大学全国排名?”显得有些冗余。
较为复杂,涵盖了学校迁址的影响、教育和经济等方面,文章试图通过对比石油大学在不同城市的表现,探讨大学搬迁的利弊。
图片:图片引用用于辅助说明某些观点。
错误纠正和修正
1、:
- 原标题:“青岛石油大学全国排名?”改为“石油大学在中国排行榜上的位置”。
2、句子结构和逻辑:
- 将一些句子的顺序调整,使其更加连贯和流畅。
- “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在东营是天经地义的”改为“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在东营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
3、语言风格:
- 使用更自然和亲切的语言,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
4、语法和拼写:
- 确保所有单词正确拼写,特别是中文单词。
反问句
为了增强情感和强调,我将在文章中使用反问句:
1、开头:
- “你认为石油大学在东营搬迁后的表现如何?”
2、关于人才:
- “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会对东营带来多少消费和人才?”
3、关于经济:
- “石油大学搬迁后,光学生和教师,石油大学就是2万人口,石油大学一去黄岛,相当于少了2万人。”
4、关于影响力:
- “如果石油大学搬离东营,对东营市的发展无疑是太太太太大了。”
改编段落
以下是改进后的段落:
石油大学在中国排行榜上的位置
青岛石油大学是中国石油大学(青岛),985,211,有“双一流”的光环,全国排名第87位,是前100强中最低的。
全国100强在山东省的四所大学中,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其他都是综合性大学,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的山东大学一直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拥有多个在各自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院系。
几年过去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东营搬到青岛,这对东营有什么影响?
影响其实不太大,虽然一座地级市能拥有一个211高校是一种荣耀,但一所石油大学在一个油田城市,给外界的影响就像是油田的子弟高校一样,会把学科跟石油工作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么考虑到毕业后的工作,除了去油田以外并没有留在一所三线城市的价值。
这直接导致石油大学当时招生出现严峻的挑战,一所211高校竟然出现了学生招不满的情况,尤其在发达地区降分都招不够人,这样下去显然是要走下坡路的,学校本身当然要为自身发展考虑,所以搬去一座大城市,通过城市竞争力来提升学校竞争力就成为重要的选择。
石油大学决定迁址青岛之后,选择了国家级开发区黄岛区的海边,与大海一路之隔,而且校园建设也趋于现代化,这样一个位于发达城市依山傍海的现代化211高校,竞争力瞬间井喷式增长,不仅招生很容易,而且生源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并且很多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青岛工作。
于是很多人会觉得,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这些学生会给东营带来多少消费和人才如何如何,但实际上如果石油大学还在东营,在校生数量恐怕也就只有现在的一半,学校竞争力会越来越小,而且人才留存率也会低很多,如果石大在东营能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当时也就不会走了,因此把青岛版的石大拿到东营作比较本身就是非横向的,自然也不能把青岛的获益当做东营的损失。
除了石油大学以外,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名牌也都纷纷走了出来,在发达城市建设一级校区,为的就是能更好地招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源质量。
石油大学(华东)从东营搬到黄岛,对东营的影响实在太太太太大了,而且是负面影响。
影响最大的是人才,石油大学可是国家211大学,能考进石油大学的人,那可是佼佼者,如果石油大学在东营,除去胜利油田,也会有一部分人留在东营,在黄岛,除去胜利油田,那就是0。
第二部分就是经济,光学生和教师,石油大学就是2万人口,石油大学一去黄岛,相当于少了2万人,再加上学校附近,以服务学校为主的人,至少再少3000人,所以石大一走,曾经热闹的106公交车,再也不拥挤了,曾经繁华的小北门,人流稀少。
可惜了,石大!有意思的是,东营人喊石大,青岛人喊石油大,不管怎样,怀念啊,我的石大青春!
石油大学搬家,是个明知的选择,没有胜利油田就没有东营市,说白了东营市就是个资源型城市,没有什么生命力,随着资源的枯竭,这个城市也就衰败了,自始至终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及石油大学就是对立的,除了要钱不提供任何的方便,东营市各级政府对油田和石油大学就知道吃拿卡要,不提供任何服务,胜利油田搬不走,否则也和石油大学一样,那样东营市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其实最主要的是让这个城市少了底蕴,少了吸引人才的筹码。
山东一共3所211,一所大学给一个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才,更有后续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发展不说,单纯人口的增长就会让东营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势头,可是这些都不复存在了,近几年人口流失严重,少了大学,各方面发展也变得迟缓了。
大学搬迁,对一个城市来说,不仅是大学生减少了,影响非常深远。
十几年前,山东科技大学从山东泰安搬迁到了青岛的黄岛区,近几年,中国石油大学也从东营搬迁到了青岛,一正一反,泰安和东营的城市吸引力下降,青岛提升。
一,直接消费水平
一个大学每年招生一万左右,在校生四万左右,加上家长,朋友的探视,每年直接消费不下十个亿,间接创造的消费可能几倍,甚至十几倍。
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搬迁之前东门门店2万一年抢不到,搬迁后一年5千无人租。
二,间接价值
不但消费,校办企业创造产值,山东周边煤矿行业的校企合作,价值难以估量。
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煤炭行业石油行业的科技公司,设备公司,数量都很多,创造的价值非常庞大。
三,创新能力
一个城市能不能创业创新,很大程度要依托大学智库,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武汉,杭州,合肥,无一不是靠大学的智库力量领先或者崛起。
青岛近年来经济停滞,已经被宁波,长沙超过,但是十几年来,青岛三个大学城的布局,毫无疑问领先了省会济南很多。
四,城市品牌
一个城市没有像样的大学,图书馆,公园,机场高铁高速等道路系统,那么这个城市品牌就很一般。
山东泰安有泰山,但是大学较少,东营位置偏僻,地处黄河三角洲地带,没有了一流大学,城市品牌认知度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