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为什么要修改《大学》?
朱熹为何修订《大学》?
朱熹对《大学》进行了深入的修订,重新调整了章句的顺序,形成了经一章和传十章,他的修订,是为了使《大学》的内容结构更为严谨,并与八条目形成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为了更好地体现这种对应关系,朱熹还补充了内容,详细解释了“格物”的含义。
经过这样的改动,《大学》的整体结构变得更加清晰,八条目被分为内圣和外王两个部分,内圣部分强调个人修养,致力于明明德;而外王部分则侧重于政治实践,旨在解决新民问题,这样的划分,为朱熹提出的“内圣后外王”的思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作为内圣和外王之间的桥梁,修身既是内圣的目标与结果,也是外王的起点与基础,无论是天子还是庶人,都应以修身为本,朱熹注释的《大学》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执行方案,而且将这一实践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朱熹的修订深刻影响了其后800多年的中国,对每一个读书人和中国人都有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此后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并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思想传递了宋儒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养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使得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天下。
朱熹的《大学》修订,不仅使《大学》的体系结构更加严谨、优美,而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实现理想社会的实践方案,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养成了独特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