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1964年的《老太监座谈会》中都说了什么?
他们在1964年的《老太监座谈会》中都说了什么?
太监是封建王朝的受害者,也是皇室摧毁人性的典型例子。为了避免戴绿帽子,皇帝把他周围的男人变成了“不是男人或女人的第三类人”。那么这群人的生活是什么呢?他们为什么要成为太监?结局是什么?我相信,只有听他们自己的话,我们才能更真实地感受到那种悲伤和无助。
1964年,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邀请北京附近的老太监举办座谈会,征集晚清史料。有孙耀庭、马德清、任福田、池焕卿、赵荣盛、张秀德、魏子卿、边法长、戴寿臣、王悦佑、刘子杰、孙尚贤、刘兴桥、田壁臣等15人。每个人都有演讲。以下是他们演讲的摘录。
(1)为什么我们是太监?
马德清:我来自天津市南青县窑口。我父亲是一个卖石膏的人,我母亲是一个贫穷家庭的女儿。用“没有房间,没有垄断,没有下一顿饭”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家就足够了。当时,穷人讨厌富人,有时也羡慕富人。例如,我父亲骂地主“吃人,拉屎”,但他也厌倦了卖石膏的生意,很难养家糊口。我该怎么办?一个家庭必须有一条谋生的道路!
任福田:当年,河北省青县、静海、沧州、任邱、河间、南皮、涿县、枣强、交河、大城市、霸县、文安、庆云、东光。现在北京郊区的昌平、平谷和山东省的乐陵都是太监的地方。太监是劳动人民,被生活所迫。他们希望把孩子送进宫殿。他们有一条生活之路,将来会更好。
马德清:当太监真正“有前途”时,很难在一千英里内选择一个,但人们总是看着“明亮”的地方!我有一个女孩,她有一个叫李玉廷的远房侄子。李玉廷的父亲也很穷,但自从李玉廷成为太监以来,十多年后,这个家庭寄来了,买了一块地,绑了几头大骡子。我父亲经常提到这个李家,残忍地让我走李玉廷的路。
孙耀庭:我也来说说我为什么要当太监。
我出生在静海县的一个贫农家庭。一家六口,四兄弟,我是第二个孩子。我出生的时候,全家只有七分地,两间土房。我父亲为同村的一名私立学校老师种地,我母亲为他的家人做饭。我在他家免费学习了四年。后来,我的父母没有地方种植。因为生计原因,他想把我送去当太监。不久,溥仪皇帝下达了“退位诏书”,这堵塞了父母送我当太监的道路。
但没过多久,军阀袁世凯又演了一部称帝的丑剧。虽然没过多久就分手了,但封建主义的灵魂总是拒绝消散。溥仪不顾民国禁令,再次征服民间太监,招募女仆。在这种情况下,我请人把我送进宫里当太监。
池焕卿:除了被生活迫送孩子进宫当太监的穷人;太监还有几条出路。歹徒绑架别人的孩子,以获得一笔价值。这是一个;专门安排“阉割”手术的人,诱骗苦寒人,夸大当太监的好处,鼓励他们把孩子送进宫里。这是一个,有的人犯了重罪,用“净身”逃避刑罪,这是另一个。千条万条,被送到这条断子绝孙的路上,大部分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2)净身会伤害我们。
马德清:当太监的第一步是“清理身体”。这件事从来不想告诉人们,不害羞,真的太痛苦了。来自旧社会的寒冷的人,只要想到最悲伤的事情,心就像一根针一样不舒服啊!(说到这里,马德清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记得那是我九岁的那一年,大概是光绪31年(1905年),有一天,父亲哄我,把我压在铺上,亲自给我净身。那真的伤害了我,吓坏了我。我不知道疼痛晕倒了多少次。请想想。那一年,没有麻醉剂,没有注射剂,没有止血药。他把一个活泼的孩子压在那里,把致命的器官从他身上切下来。一根神经通过心脏.疼得心几乎要从嘴里跳出来了。
手术后,在尿道上安装一根管子。否则,肉芽长死了.不能撒尿,还得动第二次手术。后来听懂这种事的人说,手术后伤口不能很快结巴,需要100天才能依偎脓肉,所以要经常换药。所谓药,就是涂白蜡、芝麻油、胡椒粉等棉纸。每次换药,都会让人痛死。那时候,我不明白我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母亲是妇道人家,在家里没有说话的份儿,她爱我却什么都改变不了。就在我能起床,拖着两条腿走路的时候,她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我。
任福田:那一年,父亲亲自为儿子净身是罕见的。大多数人把孩子送到专门做这种生意的地方去净身。光绪二十多年前,专门在北京做这种生意的,有南长街会计师胡同 “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这两个家庭的主人都是清朝的七品官。每年四季,他们都会把四季送到宫里的总管内务府 0名太监。他们两家都安排了净身等“手续”。他们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有一套设备,比马德清先生的父亲整洁得多。然而,受到治疗的人也很痛苦,因为这两个家庭没有止痛和止血的妙药。手术刀,但是在火上烧一烧就消毒了。
池焕卿:那一年,就是谋这份苦贱的工作,也不容易啊!想把孩子送到宫里当太监的人,首先要到毕家或刘家“挂挡子”,即报名。接着经过一系列的审查:看外表,听说话,尝试聪明。最后要摸胯部,就是隔着裤子摸生殖器官。他们认为合格后才收留。十几岁的孩子被送进宫殿,充当“童监”和“童监”。聪明帅气的孩子往往受到后妃和贵人的喜爱。他们的月薪和其他工资都装在毕和刘的口袋里。直到光绪26年(1900年),这两个包办机构才被取消,这份差事由慎刑司管理。
(三)寺庙是太监的归宿
张修德:太监在宫里一般都是从小干到老,但老到熬干了服务人的气力,还得赶出官。
出宫后去哪里?我们安定下来的归宿在哪里?像李莲英、小德张这样的大太监,或者比他们次要的太监,都没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一般的太监,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旧社会,当太监被人看不起时,“丈夫”就是骂人的话。当然,这种情绪也会影响三亲六故。谁愿意认出一个没混出头的太监的亲戚?第二,太监出身苦寒:在宫里呆了几十年,你的家可能早就没地方找了。从小被拐卖,根本不知道家在哪里。第三,我们从小就受伤了。在宫殿里,除了服务人员,我们什么也没学到。可以说,我们没有力气用双手绑鸡。我们肚子里没有天赋。即使没有老人和残疾人,我们也无所事事,无法谋生!这样,太监们就只能把超越尘世的寺庙视为唯一一个活下去的地方。
田壁臣:北京有许多寺庙,过去都与太监有关,北长街万寿兴隆寺就是其中之一。清朝未年,北京兴起了太监养老义会。兴隆寺后院有一座石碑,上面记得养老义会的事,是乾隆年间立的。在寺庙方面,他们也愿意收留几个有权势的太监,因为通过这些太监,他们可以接近显著的人物,这对寺庙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太监与出家人相比,与危险人物的内眷接触也方便,更让显要人物放心。这里有很多方法可以发财!因此,养老义与其说是为穷太监解决归宿问题,不如说是为寺庙巴结显贵提供了条件,为有权势的太监出宫后继续发财开辟了便利之门。
清朝灭亡后,溥仪将大量太监赶出宫殿。当时,许多太监没有办法上吊而死,有些人靠乞讨谋生,有些人沿街捡垃圾。可以说,他们的结局相当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