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销量增长超预期,东风雪铁龙能否继续扩大市场影响力?
东风雪铁龙上半年销售2万辆新车,同比增长55%,这标志着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非常出色。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东风雪铁龙能否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还需看后续的表现。
东风标致雪铁龙销量大增的背后-隐藏的是危机
在2021年上半年结束的节点,多家车企陆续公布了“期中考”的成绩;有些车企因芯片缺口的原因出现销量下滑,有些车企有充足储备或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实现了销量的持续增长,但不论下跌还是上升,1/2线的品牌销量突破六位数接近30个,那么PSA(东风神龙汽车)的表现又如何呢?
- 累计销量同比增长75%
- 目标完成率达105%
看似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标致雪铁龙两个品牌的1-6月累计销量仅为40558辆;细分之后的标致增长130%,雪铁龙增长55%,成绩看似很不错,但销量基数还是太低了,比如雪铁龙有七款量产车,标致则有8款量产车(包括某些燃油车的PHEV版本);15辆车以半年的时间完成4W的销量,平均到每辆车的累计数据仅为2703辆,单月的数据仅为450.5辆,PSA真的“翻红”了吗?
标致雪铁龙的潜力有多大?
法系车企在欧洲是个很有意思的角色,1-2季度的欧洲车市的销量排名总被津津乐道,因其这两个品牌的小微型车有多个进入前十名;于是就有了国人不懂车的说法,“好车”只有在欧洲才能热销。
这样的说法自然是不能认同的,因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汽车市场时中国车市和美国车市;而PSA的所有品牌已经早早地推出了美国车市,这是不是说同样经历过一个世纪的美国汽车的C端市场也都不懂车呢?很显然这样的说法没有说服力,在北美还有个日系汽车的冷门品牌,它叫做铃木;标致雪铁龙的特点和铃木如出一辙,只是在品牌人设上日系品牌的定位确实会比欧美车系低一些,这与其技术水平有关,当然也有些更深层次的原因,所以铃木只能看向印度车市,而标致雪铁龙也只能在欧洲市场闹一闹。
图1:标致208
图2:雪铁龙C3xr
这是在欧洲比较热门的法系车,其次前十名中还有大众、欧宝等品牌的小微型车;前十名中几乎没有什么A/B/C级车,大一些的也不过是看起来仍旧很小气的途观而已,欧洲流行的车型和日本很相似,主流车多为小型和微型汽车且价格低廉,高端车则是尺寸非常夸张的大型或全尺寸车;比如英系车中的劳斯莱斯、宾利、德系迈巴赫等,日系也有丰田世纪和雷车等选项,为什么这两大车市的主流车都是些小家伙呢?
原因自然是小微型车的制造成本低,欧洲的石油和经济危机对其汽车工业的影响持续了很多年,C端市场能接受的主要是这些价格低廉的快销车;同时欧日车企的技术水平着实是不能恭维的,PSA、BBA、大众、日系全数品牌在车辆的耗油量数据和尾气数据方面都有篡改的问题,其中标致雪铁龙一度被起底在其本土市场有超百万辆的问题车,这些车在尾气检测环节中过不去就会很麻烦了,但这又是欧洲和日本汽车行业的常态,这就决定了流行车型的样子。
简而言之有两个问题:
- 考虑购车成本
- 考虑换车成本
关于购车成本的影响主要是欧美的“CO2排放成本”的问题,新车会按照排放标准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需要进行控制的;这就像是“车窗税”,但参考英、德、法等欧洲国家的标准,这项费用可以高十几到几十倍,而排量越大的车辆CO2排放量越大,所以只能退而求次选择一些小排量的小微型车,这其实是个挺无奈的事情。
其次欧日车企打造的车辆虽然尾气数据方面有太多品牌都有问题,然而尾气排放的检测是非常严格的;这点与美国不同,美国有十余个州不检测车辆,剩下的三十余个州在检测不通过时只要进行维修后能达到标准就没有问题了,这就让数据篡改成为了后维修市场的工作,其实说白了也是很假的,反之参考日本对汽车的检测项目超过100个,德法等国的车辆检测项目也很多且非常非常高;结果是这些低水平的车辆在使用几年之后就很难通过检测,最终造成日本汽车平均≥8年就会达到报废标准,德法等欧洲区域相当或更短,那么换位思考的话,是不是也要去选择一辆价格低廉的小车了……这就是欧洲车市流行小微型车,日本流行K级车的原因,而没有这些用车顾虑的美国就不会喜欢这些小车,您会选择吗?
标致雪铁龙没有潜力!
问:
- 当您的预算只够一个馒头的时候,就点咸菜就能满足;当您的预算足够每顿都来一些鸡鱼肉蛋的时候,有人告诉您继续吃馒头就咸菜是“高大上”,而且把馒头就咸菜卖出大盘鸡的价格,您理他吗?
标致雪铁龙、铃木、三菱斯柯达之流的车都出现了销量的快速下滑,大众丰田本田等品牌因早期B端市场打下的基础还没有过于明显的显现,美系品牌中倒是还有些技术型的车企,早期没有B端基础、现阶段转向还算顺利,这是为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PSA和铃木等品牌的车就是“馒头就咸菜”,比如最大排量1.8T、峰值扭矩300N·m的标致雪铁龙发动机,匹配一个换挡平顺性相当一般的爱信精机变速箱,这样的组合就是个入门级车的标准——但是DS的前驱轿车敢于定价接近40万,508L/C6等车也超过了20万,4008/5008/C5天逸之流的扭力梁前驱SUV也敢于定位中端,这种低水平的车何谈竞争力!于是就只能“强行凡尔赛”来包装,然而在国潮文化带动文化层面越发自信的阶段中,早期“品牌头部效应”基础扎实的德系和美系车都已经失去了品牌光环,更何况角色比较诡异的法国品牌呢。
标致雪铁龙的技术储备只适合打造入门级车,其量产车也只适合在欧洲车市折腾;这就像铃木等品牌的K-car出了日本就会被视为工业垃圾,PSA/VW/Skoda等欧系品牌一旦“高级感”的人设崩碎则同样会与铃木的角色相同,在用车成本方面我们没有什么压力,车辆的检测也越来越宽松;同时以自主品牌领先的电驱和混合动力技术在加速普及,15万以内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