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玩车有道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wolekan 12-20 2次浏览 0条评论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康熙皇帝是走出紫禁城,巡察地方最多的皇帝。对于他的微服私访,史书记载不多,但据史书记载,他在位61年,其中先后一共有18年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巡察,多达一百三十次,他巡察次数最多的是在城南北的热河各地,多达七八十次,不过在民间最有影响的是六次南巡,一共有549天。康熙皇帝的六次南巡给他执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当然,康熙南巡自然是有目的的。比如笼络知识分子以及游览各地美景等,但他每次南巡必到的地方更是治黄工程现场。康熙皇帝以民为本,他一心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常亲临河工,指授方略。历经几十年的治理,两河安宁,漕运无阻,百姓生活安定,对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康熙帝南巡访察吏治时,发现了一批清官好官。第一次南巡前夕,两江总督成龙逝世,当时他十分痛惜,在他南巡到兖州的,见到知府张鹏翮,发现他是一名清廉的官员,便将其升至吏部尚书。后来在江苏吴江的一次微服私访,又发现知县是清官好官,便超擢为御史,后任湖广总督。康熙帝他不仅善于发现好官、清官,还很关注地方官史的贪赃和渎职。他首次在宿迁暂住的时候,发现漕运总督邵甘问题严重,便将其革职。

康熙帝微服私访记载不多,但它的南巡,对中国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南巡途中,兴修水利,解决了黄河水患,同时考察官员以及处理一些贪官污吏,做了许多有利国计民生的事,虽然他在南巡沿途减免了百姓的赋税,但地方官员还是会将办差费用部分转嫁到百姓身上,且康熙帝南巡时还建了不少行宫,御道等,致使许多百姓颠沛流离,朝中不少官员持反对态度,反对南巡!🐴🌺🌺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历史上的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过?为什么?

《康熙微服私访记》是前几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讲述的是康熙皇帝统治时期,康熙皇帝为了微服出巡,期间探查民情,处理贪官,好不快意恩仇,让人看的十分解气。

但是历史上这种事情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康熙皇帝作为封建君主,是不可能深入民间,接触群众的,他的私访故事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康熙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巡查各地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他的分别于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连续六次南下。

康熙南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治理黄河,前三次主要是为了调查民情以及了解灾情,后几次则是亲自部署了河道治理工作,当然顺便游览一下沿途的景色,也是说的过去的。

至于说为什么康熙不可能私访,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康熙年间天下虽然已经稳定,但是民间的反清势力依旧比较活跃,他们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时不时闹出点儿动静,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他是天下所有反清复明义士的终极目标,所以皇帝的出行有着最严格的保卫措施,像微服出巡,只带着和尚和太监这种事,也只能出现在影视剧中。所以别太当真。

《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一系列的电视剧曾经火遍大江南北。这部电视剧的细节部分有:

《犁头记》、《八宝粥记》、《铜鼎记》、《紫砂记》、《馒头记》《霞帔记》《桂圆记》、《锦袍记》《食盒记》《铃铛记》、《金镖记》《绫罗记》《茶叶记》、《铸钱记》《神童记》《火箭记》。

这么多故事,绝大部分是后人编排演绎的,都不是真实的历史。(《康熙微服私访记》图)

康熙皇帝到底有没有微服私访?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了康熙皇帝的出行,居然没有一次微服私访的记录。

一、康熙反对微服私访。1717年4月16日,康熙皇帝下谕旨给在京的各级大臣,谕旨曾经说道:

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意思是说:赵匡胤、朱元璋曾经微服私访,主要是防止臣子作乱,恫吓不安分的大臣。康熙自己绝对不微服私访,全天下的人都认识他,微服私访不但无益而且有损大体。了解天下的事情也不止于微服私访这一途径。(康熙东巡画)

二、康熙没穿皇帝服装出行的记载

1.康熙很小就即位了,常年生长在皇宫内院,也没有机会出去游玩。14岁亲政后偷偷溜出皇宫,到了北京郊区走马观花的溜了一圈,匆忙回宫。这是《清史稿》记载康熙微服出行的事情,当天就回宫了,不然皇宫就炸锅了。

2.1687年,天下大旱。康熙决定到天坛求雨,这一次为了表示求雨的诚意,康熙皇帝没有穿龙袍出行,康熙皇帝穿平常的衣服,从皇宫步行到天坛求雨。

这些记载成了文人墨客演绎康熙微服私访的脚本,越传越玄,都不是真的历史。

三、正式出巡和六下江南。康熙不微服出行,却大张旗鼓的出巡,每一次都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康熙曾经六次南巡、三次东巡、一次西巡、巡历畿甸、出巡蒙古等地,足迹踏遍中国的东南西北。主要目的是:融合满汉、满蒙民族关系,安抚蒙古王公;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考察民情,考察吏治。每到一处康熙都会对当地的老百姓的生活、农业收成,官吏的政绩等进行一番考察,作为官员升迁的考察大项。(康熙南巡画)

不过康熙的出巡次数非常多,涉及的地区也比较多,这成为后世演绎的基础。

康熙皇帝为什么不微服私访?

一、安全因素。康熙皇帝前期,清朝尚处于未统一状态,局势比较混乱,微服出行这是给反清复明人士机会刺杀他。后期虽然平复了大的战乱,完成了统一,但隐藏的反清复明势力隐藏在民间,这股政治势力不可以小觑。嘉庆皇帝在1813年时被天理教200人左右攻击皇宫,事后嘉庆痛苦失声,何况是康熙时期了,民间并不是那么太安稳。

清末时期,孙中山利用会党起义N次,搞得清政府也是防不胜防。出于安全考虑,康熙皇帝不会冒险微服私访的。(反清复明的天地会腰牌)

二、时间因素。康熙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日理万机,忙的很,况且还有一大批后宫嫔妃等着。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康熙也抽不出太多时间来微服私访,皇宫的侍从人员如果一天见不到康熙皇帝估计朝廷都要震动了。康熙深知这些事情,绝对不会去私访的。

三、公开出巡的因素。为了了解各地的政情、民情以及其他因素,康熙皇帝以公开出行的方式去了解。也就不会去微服私访了,最多不过是稍微放纵一下心情,短暂游玩一下而已。

四、“密折”奏报制度。康熙皇帝为了了解各地的具体情况,给自己宠信的大臣“密折”奏报的特权,官员人数不多。江宁织造曹寅就是有密折奏报特权的官员,康熙曾经这样说:“地方细小之事,必具密折来奏。”

涉及到各地的风情、民情、政情等都汇报给康熙,康熙也因此可以分析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结合官僚体系的汇报进行印证。(密折装的盒子和奏折图)

通过这些手段,康熙已经十分详细了解了情况,没必要微服私访处理那么多的事情。都是后人演绎的。

因为一部热播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剧中塑造的康熙皇帝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没有皇帝架子的人物形象,那么真正的康熙皇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没有微服私访过呢?

答案是没有的,康熙皇帝不仅没有微服私访过,而且曾经明确表态他是反对微服私访的,在《清圣祖实录》当中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清朝的皇帝对于前朝的汉人王朝的兴衰教训的总结是比较多的,康熙皇帝反对微服私访也是总结前朝教训的一个表现。从《实录》中可以看出,康熙皇帝之所以反对微服私访,是因为不想给朝臣中制造出皇帝不信任他们的感觉,这样对于统治是不利的。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微服私访的皇帝也绝不是宋太祖、明太祖二人,汉武帝、唐高祖、辽穆宗都曾经微服私访过,清朝的同治皇帝也曾经微服私访过,不过同治皇帝微服私访不是去关心民生疾苦的,而是去寻花问柳的。

现如今可以发掘的关于康熙皇帝的资料中没有正式的记载康熙帝曾经微服私访过,不过关于康熙皇帝巡幸的记录还是有的。据统计,康熙皇帝曾经3次东巡,3此西巡。并对此视察过京畿地区。不过巡幸与微服私访还是两回事。

因此,电视剧关于康熙微服私访的描述和演绎戏说的成分居多,真实性并不可靠。

没有,只是戏说。是张国立,邓婕夫妇根据北京天桥说书人的段子而编导的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造成的历史误解。清史记载,康熙多次外出巡访最少带300余人,最多带2000人,不存在微服私访的条件和时间。清史《圣祖仁皇帝圣训》和《清圣祖实录》都详细记载康熙六下江南的训示,都没有一丝微服私访痕迹。

我们再來看看康熙继位后忙什么,就知道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郑成功率军由漳江下游攻入福建云霄县,据山抗清。清军不敢攻打。因为他们在两年前离云霄不远的武平县曾遭到惨重损失,死伤近10万。于是采用层层围困武平的老办法。1661年9月,顺治下昭《禁海令》,将沿海50里划界强迫所有居民迁入內地。不迁者一律杀戳。企图困死饿死郑家军。1693年,康熙继位后,更把50里划界扩大到100里,使沿海居民身无寸地,饥馁遍野。到1714年郑成功占领台湾禁海结束,沿海居民被杀死,饿死数十万,房屋船舟尽毁。

此时的康熙在忙于杀汉人,加上反清的郑成功和其它五藩反清军客观存在,康熙担忧狗命,根本不敢“微服私访”。那么,北京天桥老艺人为何戏说康熙?无非是为老祖宗歌功颂德。至于张国立邓婕夫妇为何将荒唐的戏说搬上银幕蛊惑人心,只有他们自已知道。

准确的说,无论是出于帝王的威严还是安全,康熙做到微服私访的概率还是比较少,史书也没有确实记载过!

受到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影响,很多人就认为历史上的康熙也是如此,化作百姓,体察民情,是一名真正深入基层的好皇帝!那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可否认,康熙可以说是古代帝王体察民情、巡视地方最多的皇帝,在位61年,出巡近三百多次,尤其六下江南最为有名,从京城出发,途径河北、山东、江浙,最远到达苏杭一带。

对于微服私访这回事,翻看《清圣祖实录》,上面记载,康熙每次到地方“巡幸”,并不是电视剧里所谓的微服,也绝非私访,但康熙皇帝“巡幸”期间极力避免骚扰百姓这是事实,他南巡期间一切从简,所需的物资供应都是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购买,而不是从地方官员和老百姓身上索取,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南巡的影响。而且康熙南巡时,一路都是轻装南下,除了必要的仆人和护卫,并没有多大的仗式,史料记载康熙南巡期间“便道至浙江观风问俗,简约仪仗,卤薄不设,俋从者仅三百余人。”

康熙皇帝一生频繁的巡视地方,关心民生,体察民情,给人民留下了勤政爱民的好印象,或许是后人出去对康熙皇帝的敬重,同时也是出于普通大众对上层领导能多下基层,体察民情的一种夙愿的体现,后人根据康熙南巡的事迹编撰出微服私访的故事!

这都是电视剧演绎的情节,事实上可能从来没有发生过。天子微服私访出巡,体察民情,遇到贪官污吏杀一儆百,替民申冤,这样的桥段最能吸引群众的眼球,有市场就会有人把它给写出来。

历史书上没有看到过康熙微服私访的记载,即便是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开头也总一句话,本故事情节纯属虚构。不过康熙勤政爱民倒是真的,他还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不仅学习传统文化,还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是有文字记载的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据史书记载,康熙在位61年。一共有18年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巡察。多达一百三十次。巡察最多的地方是热河各地。多达七,八十次。六次南巡,约一年半的时间。在巡察途中,考察官员,查勘工程,了解民情,,,做了很多有利国计民生的好事;但也在巡察中建行宫,修御道,,,加重了沿途百姓的经济负担。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做为一国之君,不可能微服私访,做一个县令应该做的事。君者,应关注国计民生之大事,如做一县令该做之事,就不是康熙大帝了。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什》最没水平,只能糊弄小儿和庸人,把故事当历史。

小孩适合集体玩的游戏有哪些? 大力气泵60公斤四缸多少钱?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