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比赛中,巴西2-0哥斯达黎加,补时阶段巴西连进两球,内马尔点球被吹后迎来进球,你怎么看
世界杯比赛中,巴西2-0哥斯达黎加,补时阶段巴西连进两球,内马尔点球被吹后迎来进球,你怎么看
6月22日 E组 巴西对哥斯达黎加
只看伤停补时绝杀和纳瓦斯的神勇,这都是一场不缺乏故事和英雄的比赛。但这也是一场值得从战术角度认真分析的比赛。
关键战术点1:巴西进攻体系和进攻策略的变化
关键战术点2:中锋的价值和内马尔的状态
关键战术点3:纳瓦斯
首战未能收获预期结果的巴西,依然使用433出战。与对阵瑞士相比,只做出一个人员调整,法格纳顶替训练中受伤的达尼洛出战。哥斯达黎加没有改变他们使用多年的343阵型,首发也只做出一个调整,效力于桑德兰的奥维耶多出场,在左边翼卫的位置上替换了卡尔沃。
上半场前20分钟,巴西的节奏并不是很快。他们的策略是,控球时利用球场宽度,步步为营压缩对方的防守空间。边路是巴西攻击的重点,两个边后卫频繁插上,和边锋形成配合,或内切或下底。
从创造机会的角度说,哥斯达黎加开场不逊色太多。相对和塞尔维亚的比赛,他们的主要提升在进攻宽度。哥队的343阵型,在进攻中更接近3421,两个翼卫在进攻中作用很大。特别是右边的甘博亚,他的插上和提速,成为球队进攻主要的推动力。
哥斯达黎加的另一个关键先生,是前场核心鲁伊兹。他有时埋伏在单前锋身后,有时回撤到中场,负责策划梳理进攻。哥斯达黎加中场拦截比较凶狠,断球后通过鲁伊兹的传球能很快形成反击。但由于前锋乌雷尼亚发挥糟糕,实质性威胁有限。
巴西在25分钟后,为了迫使哥斯达黎加的后防线收缩以及应付对方的反击,增加了中路渗透和过顶直传,内马尔上半场最好的机会就是来源于巴西打身后球。
哥斯达黎加防守时,两个翼卫和三个中卫构成一条五人防线,鲁伊兹和巴内加斯撤回中场,形成541阵型。由于防守人数众多,限制了巴西的传控空间。加之两侧的内马尔和威廉状态都不理想,导致巴西无法从边路打开局面,以致增加了远射次数,但对纳瓦斯的威胁有限。
下半场巴西迅速换人,用道格拉斯-科斯塔换下威廉。随后他们在进攻端开始提速,把哥斯达黎加的阵线压缩到30米区域附近。哥队也立马进行调整,用速度快的博拉尼奥斯替下乌雷尼亚,把巴内加斯推上锋线,意图保持反击力量。但巴西在中前场的逼抢导致对手失误连连,形成了连续不断的打击。如果不是纳瓦斯的神勇,哥斯达黎加早已落后。
相比上半时的“围而不打”,巴西下半场进攻火力的提升甚为明显。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道格拉斯-科斯塔上场后,他更习惯内切,于是把右边通道留给了边后卫法格纳,使得进攻拉开了空间;第二,内马尔的状态有所恢复,增加了从对方肋部的切入,左翼威力因此增加;第三,中路后排插上增加,边中结合的套路逐渐生效。
但由于禁区内缺乏强有力的中锋,虽然比赛逐渐打成了半场攻防,巴西还是难以终结对手。这是蒂特用菲尔米诺换下保利尼奥的核心原因。此后巴西的攻势更盛,内马尔频频在左侧创造机会。哥斯达黎加看到自己的右路应付吃力,采取对位换人,把之前体能消耗较多的甘博亚换下。饶是如此,依然险情连连。
巴西的努力和换人终于在伤停补时收到回报。菲尔米诺头球摆渡,队友抢第二点破门。这种传统的进球方式,恰恰说明一个哪怕是相对意义的高中锋对于巴西的价值,以及巴西这套首发阵容对付密集防守的弱点所在。
虽然依靠伤停补时的进球才取得胜利,但巴西本场展现了比首战瑞士时更好的进攻体系,以及能够支撑这套体系持久运转的阵容厚度。他们在策略的变化性,方式的多样性和人员的组合性上有很大挖掘空间,这些都值得让人们对其前景高看一筹。
这场之所以战至最后,一方面是巴西把握机会能力实在不济,另一方面是纳瓦斯的存在。相比四年前的那支八强球队,哥斯达黎加的整体性尚在,只是阵容确实已然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