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人去世了,子女结婚要等三年吗?
家里老人去世了,子女结婚要等三年吗?
这个事情,在古代是有讲究的,也有守孝三年的说法,但是在古代,结婚的年龄是很早的,男孩十二、三岁就有结婚的,守孝三年,也就十五、六岁,再晚一点,十五、六岁结婚,再守孝三年,也就十八、九岁,这样看来,与现在结婚的年龄比,还是早的!
而现在,年轻人结婚都比较晚,二十五、六岁,或者二十七、八岁才要结婚了,家里遇上这么不幸的事,结婚也一定要推迟的,但是还要等上三年,也就是守孝三年才能结婚吗?
如果二十七、八岁再守孝三年,守到三十岁再结婚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遇上这样不幸的事,是需要推迟结婚的,那推迟多久才可以结婚呢,这就是要根据各人家庭情况而定了,那就是在处理好后事之,当一切归于平静了,包括精神与心理上的,然后两家人或者是两个人就可以商定办理婚礼的事了。
推迟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可以,推迟一百天可以,推迟一年也可以,再推迟更多的时间则是没有意义了!
当年轻人准备结婚的时候,那个病了的老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都会安排他们提前结婚的,一是为了他的心愿,让他能看到孩子走进婚姻的殿堂,二是民间也有冲喜的说法,他们结婚,带来了喜气,会把病人的病用喜气冲走的,也可能创造出奇迹的!
即使不能提前结婚,病中的老人也会嘱咐他们的,意思就是不要让他的病或他的原因影响他们办婚事的,或者这也就是他留下的遗嘱吧!
孝不孝老人,守孝不守孝没什么关系,老人再世时,你孝敬孝顺好了老人那才是真孝的!
所以家里老人去世了,安排好了老人的后事之后,什么时候结婚都是可以的,也不需要守孝三年的!
【社会现象,家庭问题,综合观察,全面解析,请您关注从善如刘的悟空问答!】
=^_^=不顾活人顾死人,哪里有可能?封建迷信糊弄你,哪里有道理?
=^_^=那可不一定哦,在现代社会里,还有谁去管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那?
再说了,有很多不忠不孝的子女们在老人健在是都没有尽什么孝道,反倒是老人过世了才良心发现吗?这是根本不存在的哈,你想拖女朋友的话,或者女朋友想让你多当几年备胎的话,才有可能找出这种骗鬼的借口而也。
那是千年之前的事,现在家里老人去世了,子女结婚随时挑日子,如果结婚摆酒宴,可以过一年两年,你家老人刚去世,亲朋好友都来奔丧坐夜,花钱送礼,马上又结婚摆酒宴,苦了亲朋好友,纯属整酒敛财,如果低调结婚,不惊动亲朋好友,等悲伤过后,随时结婚。
这是旧社会遗留下的风俗,现在在农村也有这样的说法,这主要是对老人的一种缅怀记念,是尊老敬老的一种习俗,是千百年来所留下来的衣钵,当今的城市生活都是快节奏,这些旧的风俗早以成过去式了,城市一般老人去世满百天就可以举行婚礼了!不在有守孝的说法了,其实老人在世,为人子女的要多进些孝心,多陪陪老人到祖国各地玩一玩让她们享受一下幸福的时光,做子女的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把最好的都让老人尝尝,不要忤逆老人,什么都要顺着老人,这就做到孝顺了,不要子欲养而亲不待,悔之晚矣了!
即使守孝三年又有何用?还是老人在时让老人把该享受的都让老人享受到,才是儿女的真孝了,到时你也无怨无悔了,不必在意所渭的风俗了,还是珍惜眼前的老人,才是你该做的了!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也要看双方的家庭有什么习惯,以前都说守孝三年,现在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只要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的尽孝,老人没了也就不需要那个三年了,但主要还要看你们自己的风俗习惯了
一个地方一个风俗,说说我的家乡甘肃兰州这里:家里老人去世了会在老人下葬之前由老娘舅,我们这里叫“老外家”把适婚青年的孝服换了就可以结婚了,否则就要等到三年守孝期满了才能结婚,你们家乡是怎样的风俗呢?
我现在也遇到这个问题内心很纠结,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爱人才五十出头突然离世,为这个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有享一天的福就这样走了,自己也不愿再这样痛苦地熬下去,生活对于我来说己经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不放心的是还有个儿子到了结婚年龄了,还沒有结婚,有心想给儿子早点把婚结了,让孩子有个自己的家,也了了我的心愿,但是又觉得对爱人有亏欠,爱人辛辛苦苦为这个家操劳一辈孑,总觉得要为爱人守够三年在给儿孑结婚才能对得起爱人,但我又怕我熬不到那个时候,剩下孩子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