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年人打死一只老虎需要多大的力量?
一个成年人打死一只老虎需要多大的力量?
很遗憾告诉你,一个正常成年人无论多大力都打不死一只老虎,因为正常人类和老虎之间的力量和敏捷对比完全不在同一个量级,这就好比网游里1级小号打满级号,即便你使尽力气也只能被秒杀。
当然以后人类会不会出现什么改造人,什么生化人就另当别论,只要是自然人类就打不死老虎。
历史上真正徒手打死过老虎的人有吗?为何?
冯玉祥的手下将军赵登禹曾经徒手打死过一只老虎,并因此获谥号“打虎将军”。
看看他的遗照,身材魁梧,一身功夫,曾率大刀队夜袭日军,后被汉奸出卖,遭日军伏击而牺牲。
死后墓碑上书“打虎将军赵登禹”。另一打虎传奇人物何广位,一生打死生擒老虎7只,金钱豹230多只,狼一千多只。
老人年轻时一顿饭可吃62个馒头,喝17斤60度的白酒,或一水桶米饭外加5斤肉,到北京开会时,别人一桌十人,他单独一桌饭菜。就这饭量,你就可以揣测他的神力了。见到虎豹,一拳就打到鼻梁上,先让它发懵,然后一脚踢翻,拿绳子绑了。他活捉的虎豹都送给了动物园。
瞅瞅他送的这头豹子,在何广位老人的眼里,活脱脱就是一只大猫。但是说起来,猫科动物灵敏机智,坚牙利瓜,虎豹甚至能拖动一头牛,坊间传说,九牛二虎之力,可见虎之力非凡人可猜度。据说一只被钢丝套勒断了气管食道的东北虎,多日未进食,几近死亡,但是见到猎人后,仍然本能地跳起来,叼起他的肩部甩出去了二十米。老虎一掌之力可达1千公斤,因此人也就只能捉一些老弱病残之类的,处于健康状态的成年老虎,体重都在二百公斤之上,虎王可达三百五十公斤,肌肉发达,皮糙肉厚,可轻松耐受同类之间一吨重的击打,因此人类的攻击显得“花拳绣腿”,跟挠痒痒差不多。去动物园里看看,成年虎像一头黄牛那么大,而行动却敏捷的像只猫,一声虎啸就让人惊心动魄,相对于武装到了牙齿的老虎来讲,人类徒手相搏根本没有胜算的可能,除非你有能吃62个馒头,喝17斤白酒的本事,否则在虎园里千万别打开车门或冲动下车,老虎可不是你们家里的大猫。
这个问题真是挺搞笑的。一开始大家都认为老虎没什么大不了,书上打虎的多了去了。直到有个家伙说外国人泰森都不敢打老虎,于是那些美狗们就开质疑打虎了。又是数字又是各种分析对比,质疑,最后的结论是打不过。毕竟万一中国人能打过老虎,外国人连老虎都不敢打,他们都外国爹岂不是很没面子,自己还怎么吹牛逼。为了外国爹很牛逼,不牛逼也要比中国人牛逼的逻辑之下,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种帖子。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出现了,为什么重而复始的发了又发?无非就是想说中国的史书是假的,各地的县志是假的,各地出现的打虎人物也是假的。这就是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这些人背后到底是谁估计也说不清楚,但是他们都逻辑和行事方式基本上和一类人非常接近,那就是美狗。人作为一个拥有智慧的生物,岂是那些弱智的动物可比?动不动就假设关在笼子里决斗,这些人是脑子有病吗?照这个逻辑为什么不绑起来只用嘴咬看谁厉害呢?
徒手杀虎我相信在历史上有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可能也就几百年上千年才出一个,放在人类的世界里都是顶级战神,天下第一的存在!比如项羽,冉闵,夏鲁奇,李存孝,杨再兴,这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战神,几百人斩!估计这些人都有徒手杀虎的实力!就算徒手杀虎可能也带着一部分护甲,被猫抓过的都知道猫的爪子抓在身上的感觉有多恐怖难受,更别说老虎这种超级加强版大猫的爪子!而且被杀的老虎应该不是虎类中战力最强的!如果是头体型巨大,凶猛好斗,脾气暴躁的恶霸老虎,当它发怒咆哮时,只要是人,只要有正常的人类心理活动,这时都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恐惧!能徒手打死老虎至少具备几个条件,有比老虎更敏捷的身手,有比老虎更强的耐力和爆发力,有能扛住老虎掌击或非致命一咬的身板,有能给老虎造成重创的力量,还有超强的战斗意志!所以,这种人从身体条件上还是精神思维上都不是个正常人!
我打死过一只。
有一天,我天眼突开,突然看到了一千多年之前。
那时候我是一个杀手,打遍天下无敌手,视世间众人为蝼蚁,不屑与人群为伍,于是只身独影,决定去森林中过隐居生活。
在我进入原始森林的第三天,看到一只受伤的大雕被老虎追杀,于是运化无形气剑,生生将老虎砍成三百六十块,而那只被我解救下来的雕,据说后来被金庸给写进了神雕侠侣,如果属实,杨过也算是我的徒子徒孙了。
想想往事真是不堪回首啊,原来我也曾有过那么嚣张的一段人生,再看这一辈子,只是一个屌丝,飘荡人世间好多年了,却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当真是让人嘘唏不已啊.....
理论上是可以徒手打死老虎的,老虎虽然牙尖嘴利但是致命攻击还是让人窒息,也就是咬脖子,而一个练过武术身披铠甲的壮汉对于老虎来说并不好对付,在老虎无法给人造成致命伤的情况下,老虎要主动攻击人自身却有致命弱点,那就是眼睛鼻子等脆弱部分,身披铠甲练过功夫的壮汉抓住弱点还是可以制服老虎的,当然老虎转身跑了,人也追不上。至于不穿铠甲和老虎大战个人觉得除非是病猫,否则都是加菜的。
这个还真有!当然啦,也只是典籍中记载的而已,真实性无从考证。今天所说的是《晏子春秋》和《东周列国志》中都有记载的事件——公孙捷打虎。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广为人知,其中一个勇士叫公孙捷(也有写作公孙接的),他还真就徒手打死过一只老虎。按书中描述,公孙捷生得面如靛染,眼睛突出,身高一丈,能力举千钧。齐景公喜欢养勇士,为此专设“五乘之宾”,能名列其中的,皆为顶级猛士。景公见到公孙捷就觉得他异于常人,很快把他留在身边。一次,景公带着公孙捷一起到桐山打猎。忽然从山中窜出一只吊睛白额虎,咆哮着直扑景公驾前驭马。景公大惊,一时不知所措。只见公孙捷从车上一跃而下,根本不用刀枪,赤手空拳直取猛虎。左手紧紧揪住虎脖子上的皮,右手挥拳,只一顿打,便将那只大虫打死,救了景公。景公为了嘉奖公孙捷之勇,将其列入了“五乘之宾”。
二桃杀三士
在此,也借机说一下“二桃杀三士”之事。公孙捷与田开疆、古冶子结为兄弟,自号“齐邦三杰”。经常挟功自傲,恃勇逞强,口出大言,凌虐乡里,简慢公卿。晏婴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他们,下车施礼,三人竟然高昂着头,不理不睬,很是无礼。在齐景公面前,三人也常以你我相称,全无礼体。景公爱惜他们的勇力捷才,也就姑且宽容于他们。此时朝中还有一个佞臣叫梁邱据,专善阿谀奉承,取悦君上,景公对他甚是宠爱。这个梁邱据内则献媚于景公,以固其宠;外则结交三杰,以扩张其党。并且那时陈(田)无宇厚施恩惠,很得众心,已经伏下了田氏代齐的征兆。田开疆与陈无宇本是一族,若是他们日后再声势相倚,必为国家之患。晏婴对此深为忧虑,总是想法要除掉他们,但又恐景公不听,反而结怨于他们。
忽然有一天,鲁昭公因为与晋国不合,欲结交于齐国,亲自来朝。齐景公设宴相待,晏婴列席其中。三杰各自带剑,立于阶下,昂然自得,目中无人。酒至半酣,晏婴使人上“万寿金桃”六枚。鲁国昭公及大夫叔孙婼为客,各食一枚;齐国景公及晏婴为主,各食一枚。这时,晏婴起身对景公说:“盘中尚有二桃,主公可传令诸大臣,使各言其功劳,以最大者当食此桃,以表彰其贤能。”
石刻版画《二桃杀三士》
公孙捷先站出来,说他随景公于桐山打猎时,曾力诛猛虎。晏婴让人赐酒一爵,食桃一枚。古冶子随即出列,说他陪景公出游时,于黄河力斩妖鼋,使景公危而复安。晏婴说此乃盖世奇功,忙使人进酒赐桃。这时,田开疆站了出来,说:“我曾奉命伐徐国,斩将俘甲,徐君恐惧,以重金求为盟。郯国、莒国畏威来集,奉我君为盟主。此功可以食桃吗?”晏子忙说:“开疆之功,比二将高过十倍,怎奈无桃可赐,只好赐酒一杯,以待来年了。”景公也说:“卿功最大,可惜说得太迟,竟以无桃,掩你大功。”田开疆按剑说道:“斩鼋打虎,都不过是小事!我跋涉千里之外,血战成功,反而不能食桃。于两国君臣之间受辱,为万代耻笑,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呢?”说罢,挥剑自刎而死。公孙捷大惊,拔剑说道:“我等以微小之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而没能食。取桃不让,非廉也;见人之死,而不能从,非勇也。”说完,也自刎而死。古冶子长气大呼,说:“我三人义同骨肉,誓共生死,二人已亡,我独苟活,于心何安?”说罢,拔剑自刎。景公忙使人上前阻止,已经来不及了。鲁昭公、齐景公都为一朝而失三勇士,叹惜不已。晏婴上前说:“他们不过是我国一勇之夫,虽有些功劳,何足挂齿?”
连环画《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使人于都城外厚葬三位勇士,后人称为“三杰墓”。“三杰墓”在荡阴里,就是现在的山东淄博市东临淄故城南。诸葛亮好为《梁父吟》,所咏正是这件事,其诗如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中阴谋,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者?相国齐晏子。
(图片来自网络)
只能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觉得你自己能拉的动汽车,能撕的开面盆,能用手劈的开石头吗?你肯定不行,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人可以做到啊。所以只能说古往今来什么事都可能会发生
历史上的确有赤手打死猛虎的英雄,情节跟武松最像的,要属元末明初人卞元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拜施耐庵的生花妙笔所赐,“武松打虎”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作为《水浒传》当中的经典片段,得以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亦可见文学成就之高。但鲜为人知是,这则故事的蓝本源自元末某位大英雄的传奇往事,换句话说,施耐庵是将此人的传奇经历搬到武松的身上,经过艺术加工,最终才有了经典的传世。这位英雄,便是元末明初将领卞元亨。
施耐庵本是元末明初的大才子,在元朝中过进士,曾在杭州做了三年的官,因与上司不和,辞官归隐苏州。军阀张士诚占据苏州后,聘请施耐庵为军师,对他很是礼遇。张士诚迫于朱元璋的进逼,一度向元朝归顺、求援,遭到施耐庵的反对。施耐庵苦劝张士诚无果,便再度辞职归隐,此后再没有复出做官,在坐馆教书之余,便是集中精力写《水浒传》。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事件为背景,以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将宋江及其党羽共三十六人的事迹扩充开来,最终形成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故事汇。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不少人物原型取自张士诚集团的成员,经过艺术加工,最终成了性格鲜明的梁山好汉角色,而武松的原型正是张士诚手下的大将卞元亨(一说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此处存疑)。
卞元亨是元末盐城县人,自幼饱读诗书、能文善赋,诗词音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一位文艺气息很浓的才子。不仅如此,卞元亨身材魁梧、天生神力,能轻松地举起千斤重物,是远近闻名的厉害角色(“幼读史书,成年时,好文学,善吟诗,尝试剑,膂力过人,能举千斤。”见《盐城史志》)。卞元亨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最具话题性的事件,便是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
盐城以盛产海盐闻名,境内多盐场,尤以伍祐场(即今盐城市伍佑古镇)较为知名。当时的伍祐场还是个林深草密之地,屡有猛兽出没,其中便包括华南虎。在虎类当中,华南虎的个头虽然比较小(2-2.5米),但体重依然在三百斤左右,对于凡人来讲依旧是庞然大物。
话说卞元亨听说伍祐场有老虎为患时,凭借着年轻气盛、一身肝胆,竟然徒手找老虎单挑。可卞元亨即使再莽撞,也懂得不能跟老虎正面相搏,而只能以智取胜。所以卞元亨在与老虎碰面后,面对着老虎的扑、掀、剪,用辗转腾挪来躲避,然后趁老虎泄气的机会,用脚尖猛踢老虎的下颌骨,一招便将老虎击毙(“元时,伍佑场草地有虎,卞能徒手独往,以脚蹴虎颌,使虎立毙。”引文同上)。
卞元亨只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事迹很快便传遍乡里,立时成为远近颂扬的大英雄,而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便将他的事迹搬到武松身上,经过艺术的渲染、夸张,终于造就了“武松打虎”的经典传世。从这点来看,武松在历史上的原型正是卞元亨,只不过武松打虎的情节比卞元亨更精彩、更丰满而已。
张士诚起兵后,卞元亨投身于他的帐下,以大将身份征伐攻讨,立下赫赫战功。卞元亨在军中与施耐庵私交甚好,平日里经常切磋诗词歌赋,很是相得。张士诚称王后变得骄横跋扈,除兄弟亲戚外,对外姓将领、谋士礼遇渐薄,由此引得卞元亨、施耐庵等人的失望,致使二人最终脱离张士诚归隐。
明朝建立后,卞元亨因长期侍奉张士诚的经历,不想在新朝做官,所以面对朱元璋屡次三番的征召,每每都给予回绝,并赋诗“恐使田横客笑人”来申明本心(“及士诚跋扈,屡谏不听,辞去。士诚败,明太祖征之不应,尝作诗云‘恐使田横客笑人’”见《盐城县志》)。朱元璋见卞元亨如此不识抬举,心中非常恼火,便下令将卞元亨发配到辽东充军。
卞元亨在辽东流放三十余年,直到明成祖登基后才被赦返乡,此时的他已是年过七十的垂垂老翁。卞元亨超级喜欢培植牡丹,等到返回故里后,依然以吟诗作赋、培植牡丹来自娱自乐,并自称东溟叟,又号柏门老人。永乐十七年(1419年),在获释返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卞元亨在家中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三岁。卞元亨文武全才,留下的作品很多,遗著有《柏门诗集》、《牡丹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