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梦王蒙赏析?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森屿屿,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梦的解析》一书是弗洛伊德回顾总结之前关于梦的科学著作的解释和补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至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之后从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提出了“潜意识”、“自我”、“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和“力比多”等重要概念,其深刻影响不限于心理学史,且遍及哲学、美学、文学和流行文化等领域,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等。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甚至很多人都是因为该书才了解弗洛伊德这个人的,《梦的解析》一书中主要是弗洛伊德对“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验,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阐述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性格的影响,该书的问世不仅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更是为人类认识自己确立了里程碑,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书中还包含了许多对文学、哲学、教育等领域具有启示性的观点,可以说是心理学专业的必读刊物。
对于对心理学没有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会略显枯燥,毕竟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籍,且有些理论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不能当作文学读物去看待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大概率是通读不完的,且这本书作为心理学类的书籍来说,不如《社会心理学》更具有适读性。
但如果迈过了这个高门槛,深入进去阅读,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只是让读者知道梦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甚至是一些行为都能找到解释的理由,学习心理学其实也是更好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个过程。
而该书侧重的主要内容就是人类的潜意识的作用和影响力,梦也就是潜意识的一种体现,比如人类个体一些非理智意识控制的行为,在本书都能找到相关的答案,甚至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类在幼年时期遭受到的伤害对成年以后产生的巨大影响都是通过潜意识表现出来的。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种形象,对于这本书我的理解是每个人读完的感受不同,收获也不同,正因为如此,在这里我就不详细的赘述书里的细节内容,感兴趣的可以亲自拜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像我们看到的日常行为只是暴露在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般,我们所不熟悉的海面下才隐藏着具体的潜意识,通过这本书了解人类的潜意识行为,也是更好了解自己,学会认识真正自己的一个有效方式。
不知道你们第一次听说“解梦”这件事是什么感觉,有书君一听到解梦,脑海里立马出现路边摆摊算命先生的模样,好像总有点“糊弄玄虚”忽悠人的意思,但直到后来,有书君了解了一点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论,才开始对“解梦”这个词儿,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今天要说的《梦的解析》这本书啊,是弗洛伊德最牛气哄哄的作品之一,就这么说吧,有人甚至将它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称为是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之书!
我们成年人一夜要做4-6个梦,这些梦常常是不知道因何而来,而弗洛伊德认为,梦其实是现实的镜子,梦中的欢喜、幸福、焦虑、恐惧其实是潜意识里的投射,而本书就是要揭开埋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
梦是愿望的达成
《梦的解析》这本书,全篇都是围绕“梦是愿望的达成”这个主题中心展开的,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什么偶然形成的某种联想,而是在体现我们现实中压抑着的欲望。
怎么理解呢?你想想啊,在现实中,你想冒险,你想超越,你想要自由,你想通过考试,你想远离病痛死亡……你有着各种无法完成的欲望,这些都来自于你最原始的冲动,白天迫于各种压力,我们会将这些冲动的欲望压制住,所以在梦中,它们就会猖狂地出来搞事情!
举一个咱们最容易理解的一个例子吧:当我们膀胱膨胀时,在梦里就会开始寻找厕所,结果常常是找到了,虽然现实中还是不得不被憋醒,起来上厕所,但在梦中,找厕所就是愿望的达成。
梦会受到两种刺激的干扰:一种是生理刺激,另一种是心理刺激,刚刚讲的例子,就是生理刺激,而心理刺激呢,来自于我们白天生活中渴望达成愿望的心情。
梦的改装
对于书中提到的梦的“伪装和移植”,这点理解起来就比较费劲了,因为梦中的你有可能不是你,而是另一个人借用了你的样子,是不是有点神奇?
梦会通过压缩、移置特征、修正等过程把梦本来意愿完全歪曲,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出现,其中检查和象征,是我们的梦做的最多的两个伪装工作,解梦的过程就是要把那些因为检查而隐藏的含义恢复出来,把用象征装扮的含义还原出来。
造梦素材的来源
弗洛伊德最后提出一个观点:所有的梦都不会是空穴来风的,所谓单纯坦率的梦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每一个梦,都是受到了外部刺激而引发的,这就是“造梦的素材”。
书中关于造梦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观点:
1、梦总是以最近几天印象较深的事为内容,2、梦选择材料的原则完全不同于清醒状态的原则,而专门找一些不重要的、次要的或轻视的东西,3、梦完全受儿时最初印象所左右,往往把那段日子的细节,那些在清醒时绝对记不起来的小事重翻旧账地搬出来。
就作者弗洛伊德来言,几乎每一个他自己的梦均能发现其来源就是做梦的前一天的经验。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理论的对与错,而是它在领着读者去还原人性,现实中,我们因为道德、恐惧等种种因素的约束,不得不呈现出“善”的一面,很多时候,这是虚伪、非自我意愿的表现,也是失去自我的主要原因,而只有在梦中,我们才会呈现出自我更真实的一面,所以我们不论观点的对错,只需要通过这本书来试着静静的品读自己,跟真正的自己打个招呼。
梦境确实可以给我们当下的生活带来很多启示,梦是自己内在深层意识的呈现,通过梦境来指导当下、预测未来,并不是什么迷信,而是生命真相的奥秘之一。
很多人并不懂得梦境语言体系,他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文字语言,而是一套专属于深层意识的心相语言,梦境语言会通过各种显像来提示我们,比如不同的水代表什么,不同的花代表什么,不同的动物又代表什么,还有不同的场景意思都不一样,如果我们不懂这套语言体系,是无法通过梦境来解析人生的,所以要学习和领悟。
我现在也在努力通过解析电视剧和电影的心相语言来解析梦境,现在的导演和编剧都太有境界了,很多生命的隐喻都暗藏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我们通过观影就可以来认识梦境,疗愈自己,指导人生!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
导语: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本文主要是为了分享弗洛伊德代表作《梦的解析》里面的一个有趣的观点。
梦是愿望的实现。
梦是愿望的实现,顾名思义,我们做的每一个梦,都是为了实现某种愿望。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支持这种观点的依据,我们做的各种白日梦,美梦,用这个观点去解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个观点会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我们做的噩梦,比如说梦见亲人死亡,梦见自己从悬崖坠落,梦见自己考试失常,梦见自己被上司破口大骂……用这个观点解释可能你就会说了“这不可能呀,我怎么会想实现这种可怕的愿望呢?你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