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妃身体“不方便”时,遇到皇上要宠幸该怎么办?
嫔妃身体“不方便”时,遇到皇上要宠幸该怎么办?
女人总有几天不舒服的日子,这就是“大姨妈”来的日子。女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了这几天要禁房事。
平常老百姓倒好说,爷们忍几天也就过去了,但是古代的皇帝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如果妃子来了“例假”,恰好皇上要宠幸,这时妃子该怎么办呢?
历史上还真有这事,汉景帝刘启的宠妃程姬就遇到了这档子事,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汉景帝刘启是汉武帝刘彻的老爸,刘启后宫佳丽三千,唯独宠爱程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把她视为小心肝,讲真这招致了其他后宫嫔妃的羡慕嫉妒恨。
▲汉景帝刘启和程姬
程姬很珍惜皇上的垂爱,更加小心翼翼讨好皇上的欢心。
有一次,刘启用罢晚膳溜达到了程姬住处,程姬一看刘启火辣辣的眼神就明白他今晚要临幸自己,这要换做平常,程姬会心花怒放,但是今夜就有点不同了。
原来程姬今天早上来月事了,面对刘启如此高涨的情趣,程姬不好意思说出拒绝的话,要知道皇上临幸是许多妃子梦寐以求的事,自己难道要冷了皇上的一片热心吗?这真是甜蜜而痛苦之事,什么办呢?
程姬一面和皇上虚以委蛇,一面开动脑筋。
“有了,就这么办!”,程姬心中暗暗想道。原来她要灌醉皇上,来一个李代桃僵、偷梁换柱之计。
▲程姬
刘启在程姬甜言蜜语的哄骗下喝醉了,把刘启服侍睡下,程姬反身出去了,急忙叫来自己贴心侍女唐儿,换上自己的衣服,唐儿走了进去。
刘启醉眼朦胧,从外观根本没看出有什么破绽,唐儿吹灭了蜡烛,然后……
刘启酣然睡去,唐儿穿上衣服走了出去,程姬脱衣服钻进了被窝。
亲们明白了吧?程姬在月事期间,用替身唐儿把皇上糊弄过去了。顺带说一下,唐儿一夜中了,然后为刘启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刘发,刘发长大后被封为长沙王。
真想不到,100年后,刘发的后代出了一个能人,他的名字叫刘秀,当王莽篡夺了西汉江山后,是刘秀灭掉王莽建立了东汉政权,是刘秀又使汉朝延续了195年。这一切还得益于程姬的计谋。
▲唐儿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个例,有鉴于此,历朝历代的皇上从人性角度出发,做了一些规定:
一、当妃子来月事时,就把皇上特制的戒指戴在规定的手上,皇上一看就知道来月事了,自然会另找别的妃子。
二、皇上要临幸某个妃子,太监会在某个妃子宫前挂个灯笼,如果恰好这个妃子来月事了,她就会在宫前挂上红灯笼。皇上一看就明白了。
三、清朝实行翻牌制度,皇上吃罢晚膳,太监跪在皇上面前呈上一个托盘,上面写着妃子的名义,这些牌子是绿色的,如果妃子来月事,会提前告诉太监,她的牌子就不会放到托盘里了。
我所知道的就这些,敬请熟悉后宫知识的亲们补充一下。
文/秉烛读春秋
随着现代生理健康等方面的普及,很多以前男性不太懂的女性方面的知识也慢慢开始浮现在大家的面前,比如说女性每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不方便”的时候。
于是我们的广大的男性同胞们就要各种的小心翼翼,不论是热水还是甜言蜜语,如同不要钱一般全身武装。
这个时候很多苦逼的男同胞们突然想到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的皇上,虽说后宫嫔妃成群,可是再怎么量多也逃不过所谓的生理现象吧。
当时嫔妃身体“不方便”的时候,可是却又遇到了今天晚上皇帝要宠幸她,总不可能跟我们现代的苦逼青年一样,要准备热水和甜言蜜语吧。
只能说我们这些男同胞们太闲了,挣着吃白菜的钱,却操着卖白粉的心,人家皇帝后宫妃嫔的数量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吧,实在不行还有无数宫女排着队等着皇帝呢。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后宫当中的妃嫔们也是自己的老婆之一,虽然说数量比较多,每个人所占的份量也大幅度的降低。
可是身为一个皇帝,同时也是一个男人,总要有一些怜香惜玉的吧,于是为了避免这种相当尴尬的事情发生,所以在皇帝召妃嫔们侍寝之前,都要把这些琐事全部安排好。
毕竟宫中那么多太监宫女,他们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不可能都是装个样子。
所以说每个妃嫔什么时候不太方便,什么时候又是自己最好的受孕时间,可以说他们一清二楚。
当然了也有一些所谓的规则,比如说妃嫔们身体不太方便的时候,在自己的脸上点个红点,以证明自己这几天不太方便,从而把自己今晚侍寝的牌子给撤掉。
不过这样的事情总会出错,毕竟谁会没事天天看妃嫔的脸上没有红点,万一要是流汗的时候不小心擦掉了怎么办。
所以说还是每天定时通报最为稳妥,反正宫中闲人这么多,专门弄一个部门也没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同样的道理,这种事情也成了某些太监的灰色收入,毕竟不方便的时间长短,还有身体好之后什么时候的受孕几率最高,这些可是都有科学研究的。
虽说在古代并没有这么准确,但是天天接触这个,总是会有一些经验的,所以这也成了另一种让妃嫔们行贿太监们的方法,或者说打赏更好听一些。
当然也有可能会弄错,毕竟是人都有可能会犯错误,于是这个时候,就是自己的贴身宫女发威的时候了。
我们在很多电视剧当中都会看到,以前是自己的侍女,但是却在某一天飞上枝头变凤凰,就是因为这种很尴尬的错误而导致的。
反正对于皇帝来说,不管你们舒不舒服,反正我是一定要舒服的,你不行,她上,只要天子开心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于是当很多苦逼的男同胞看到这里的时候,瞬间内心的不开心更重了,还是古代好呀。
作为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不舒服”,都要发“洪水”。
放到现代,男人们大多会体谅,细心的还会进行照顾,比如倒杯红糖水之类的。
但,放到古代皇宫里,如果妃子来了情况,而皇帝又要“临幸”那该怎么办?直接拒绝,那是不行的,人家“火正大”呢;你让人皇帝忍着,也说不过去;直接陪了,皇帝看到“刺刀见红”也是不愿意的。
那么,历朝历代的皇帝老婆们,如何面对来号的几天呢?
汉朝
据说汉朝时期,这个事就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员地注意。
汉朝时,为了伺候好皇帝,每天晚上,太监拿着妃子们的牌子和“画像”就来了。
拿画像干嘛呢?主要是考虑妃子众多,皇帝想不起来,对不熟悉的,皇帝可以照着“画像”选人。于是,一副画面出现了:皇帝看着一张张画像,突然看到某张画像时,感觉有种别样的冲动,于是手一点。那就她了!
至于来月事的人,可以提前告知,太监就不拿画像来了。
但是总有例外,皇帝天天面临这事,烦了,自己要主动出击,生活总得有些趣味性。于是,某一天,皇帝就突然出现到了某位妃子的屋了。
每当这时,这妃子很开心,但万一来了月事,那可怎么办?难得皇帝来一次,直接拒绝不合适,让给其它姐妹又心有不甘,于是有些妃子就让自己身边的侍女服侍了。
汉景帝就干过这事,他很喜欢妃子程姬,因为长得美,而且媚。有一天,汉景帝没走正常程序就溜达过来了,程姬很开心。但那一天,程姬来月事了,这该如何?
程姬看到身边的侍女唐氏,眼珠一转,就耳语几句,侍女羞红了脸。喝酒喝得差不多时,汉景帝“欲火”上身了,于是在程姬安排和侍奉下,汉景帝把侍女唐氏上了。汉景帝的火是泄了,而唐氏却中标了。
不久,唐氏生下了刘发,后来被封了“长沙王”。神奇的是,刘发有个五世孙非常厉害,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武帝刘秀。真是命中注定。
一段错误,造就了一个传奇。人生就是这么奇妙。
晋朝
晋朝有个奇葩皇帝,叫司马炎,这是晋武帝,对于众多妃子,一到晚上他就特别头疼,不知道该进谁的屋。于是,他想了个奇特的办法,发明了“羊车”。这怎么回事呢?
每到傍晚时,他就坐上羊车在后宫溜达,羊车在哪个妃子的屋前停了,他就和谁“啪啪啪”。于是,那些想和他睡觉的妃子们想出办法,在自家屋子附近地上放些沾过盐水的青草,通过吸引羊,进而吸引皇帝前来,这可幸福死了那只大公羊。
但是,如此情况下竞争还是很激烈,于是,大家对于羊就有了多种研究。
来月事的妃子们,当然不考虑羊和草的事情了,门前一根草都不放,否则皇帝来了,火泄不掉,事就坏了。
除了晋武帝外,其他晋朝皇帝和汉朝的皇帝们差不多,看画像,翻牌子。
唐朝
唐朝作为一个伟大的王朝,皇帝晚上和谁共度春宵,和其它朝代不一样。
唐朝有制度,初一到十五,各级妃子要按顺序服侍皇帝,从级别低的妃子开始,到级别高的妃子结束,有规则地服侍。
从初一到初九,有81御妻服侍(宝林、御女、彩女各二十七人),也就是说九女服侍一夜,当然了,身体有情况的早早后退了,皇帝会在每天安排的人里面,选一个或数个服侍。
初十到十二,是有二十七世妇(婕杼、美人、才人各九人)伺候皇帝,每晚九人,有月事的早早打招呼退了。
十三是九嫔伺候(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还是九人一班子,就看皇帝选择谁。
十四是四夫人伺候(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有事早说话,没事就加入挑选队列。
十五是属于皇后的夜晚,如果皇后来情况了,可以酌情安排侍女帮皇上泻火。
从十六到三十,再从高到低进行安排,和前半个月顺序刚好相反,而流程还是一样的。
哎,作为皇帝真不容易,那看起来是一百多个老婆,其实就是一百多个“满怀期盼,满身欲望”的女人。
人生不能穿越,如果可以,真想去帮帮老皇帝们。
那么问题来了,不接受安排行不行?一般情况下,那是不行的,你可以休息,但绝对不能把顺序打乱了,否则后宫就乱了。
但是,还是有厉害人,比如李治,早期天天陪武则天;再比如唐玄宗,后期日日陪杨玉环,都快忘了早朝了。
唐朝的妃子们,来月事,提前告知就行。只有皇后,来月事时,又碰到皇帝要临幸,只有安排她人了。
明朝
明朝流行后宫挂灯笼,皇帝们喜欢主动出击,身体良好的,统统挂起两个红纱灯笼,谁的红灯笼被取下来,谁就获得了和皇帝“啪啪啪”的机会了。
有月事怎么办?告知太监,并且不挂灯笼,这样皇帝心里就有数了。
如果,皇帝进了没挂灯笼的妃子或皇后的屋,只能说明,皇帝不想干事,就想聊会天,好好睡一觉。
清朝
清朝对皇帝的房事管理很严格,采取的也是翻牌子制度,妃子们来了月事后,必须提前告知敬事房,当晚就不放该妃子的牌子了。
皇帝翻了谁的牌子,该妃子就开始沐浴更衣,到点时,有太监拿个喜毡,把光溜溜的妃子卷到里面,扛到皇帝那里。
侍奉妃子必须从皇帝的脚处钻到被子里。皇帝和妃子开始房事后,太监看着时间,到了一定时间后(差不多一刻钟左右),太监高喊一声:“到时辰了!”这是提醒皇帝,注意身体。如果皇帝一意孤行,继续享受,则太监过会继续高呼“到时辰了”,如此,最多三次,无论如何,皇帝都得结束了。皇帝会听吗?会的,毕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制度。
事完,太监们把妃子带到外屋,高喊一声“留不留?”皇帝说“不留”,那么太监按妃子后股穴位,体液就出来了。如果要说“留”,那么就不采取措施了,回头详细记录。
之后,妃子怎么来的,就怎么送回去。
综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皇帝碰不到来月事的皇后或妃子,因为提前都有协调的措施。如果真碰上了,用侍女代替主子陪皇帝的还是比较多一些。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人一直都是男人附属品,除了寻欢作乐,然后就是生孩子,然而为了能让自己活得更好一些,为了荣华富贵,很多女子还是咬着牙进宫。
而进宫后的女子唯一的大事就是想办法获得皇帝的宠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皇帝的垂青赏赐,运气好的话怀上龙子,那就会光耀门楣,全家人都跟着平步青云。
问题是,这么难得的机会,如果遇到妃子来月事怎么办?
生理期自古以来都是女性最苦恼的事情,不但自身难受,且还会把难得的侍寝机会白白丢失。因为古代皇宫有规矩,妃子来月事是不能伺候皇帝的,在古代见血是非常不吉的大事,轻则被责罚,重则还会丢了性命。
因此,古代后宫妃子如果来了月事,就会自身装饰一些物品来提醒皇帝“今晚不方便”。当然,也有妃子不想浪费这样的机会,因为如果今晚不服侍皇帝,他就会去找别人,怀孕这种也有运气成分的,如果恰好今晚临幸了别的妃子而怀上龙种,那么自己想死的心都有了。于是,就有给妃子想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招人代替。
程姬之疾
《史记.五宗世家》:“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而夜进其侍者,景帝醉而不知而幸之,遂有身,及生子,因名发而。”
话说,有一次景帝喝多了,要程姬侍寝,这样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谁知程姬却在这时来了月事。程姬心里很纠结,如果侍寝就会被杀头,不侍寝又把机会让给了别人,以后还可能会被皇帝嫌弃,从此打入“冷宫”。
思来想去,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叫来了自己的侍女唐而,把她梳洗打扮后,送去服侍景帝,反正景帝喝多了,也不知道谁是谁,就翻身上去,第二天醒来,因要上朝也没注意旁边服侍人是谁就走了。
谁知就是这么巧,也就是一个晚上的事情,那个叫唐儿的侍女怀上了,生了个儿子叫刘发。而刘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一个后代叫刘秀。
这样一痛莫名其妙的操作,就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后人不禁感叹女性的伟大,然后也给月事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程姬之疾”。
但这种事也是偶尔一次大胆的尝试,平常的妃子是不敢也不会有这样行为的。
- 汉朝时期,后宫女子进宫前都有发两枚戒指,一金一银,金戒指带手上表示“经戒之”;银带手上,表示可以侍寝。
东汉时期,就以化妆为暗示,来月事的妃子会在唇边画两个小红点,最早是表示例假而画,也叫面靥。
- 唐朝时,社会风气开放,后宫侍寝实行了轮班制,皇帝也不都在一个妃子房里过夜,这就是人人机会,大家公平竞争嘛!而遇到妃子来月事的话,也不用那么麻烦,妃子会直接派人密奏皇帝今晚不便,然后调休。
- 五代十国时,等级高的妃子会在自己寝室门口挂上红灯笼,以表示来了月事,而那些等级低的妃子,没钱买灯笼的(古代灯笼不便宜),直接就在腰间或手上系红绳来暗示,皇帝也一看就明白。
- 明清时就更形式化了,皇宫特色一个部门,叫“敬事房”,如果某为嫔妃来了月事,那么负责安排皇帝夜生活的太监,就会拿走嫔妃的绿头牌,也就是等于你今晚错过抽大奖的机会了。
不仅是月事,包括怀孕、事情结束后留不留、是否怀孕等,都有专门的太监负责记录,这是为了保证妃子生的龙子是不是皇帝的,也是为了保证皇帝头上那顶帽子是黄色而不是绿色的。
古代女性在社会上地位一直都很低下,而生理期来临时更是折磨人,会让她们的心情变得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
女人是伟大的,她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因此,当你身边的女性朋友来了月事时,好好照顾她们吧,就算面对抗风暴雨般的折磨,男同胞们也要堆满笑容面对哦!
在封建皇权时期,古代皇宫里面的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可是作为女人的妃嫔们,和普通民间人家的女性相比,虽然后宫女性要比民间女性的物质生活更尊贵,可是她们毕竟都是女人,每个月总有不方便的那几天。
民间女性遇到身体“不方便”完全可以应付,可是作为皇帝的女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皇帝不是好伺候的,如果皇帝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定要宠幸,让皇上见红也是不吉祥的事情,会得到怪罪。
况且在古代人们的思维里,例假是污秽的,要避免冲撞九五之尊的皇帝,因此当嫔妃身体“不方便”的时候,遇到皇帝要宠幸都会提前采取一些方法避免被宠幸。
在汉朝时期,就有了明文规定,如果妃子身体不方便来例假的时候,妃子们就会在脸上点一颗红色的朱砂,为皇帝管理后宫事务的太监们,看到妃子的脸上有个朱砂,自然就知道这个妃子身体来例假了,不方便伺候皇上,他们就不会把这个妃子的名字报到皇帝那里去,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给皇帝侍寝的机会。
另外所有的妃子进宫的时候,皇帝都会赐给妃子们一枚戒指,在平日里妃嫔们并不会佩戴,只有在身体不方便的那几天才会佩戴,如此一来,假如皇帝看到她想宠幸她的时候,这位身体不方便的妃嫔们只要亮出自己手上佩戴的戒指就可以了。
在唐朝时期,妃子们身体不方便的时候,除了戴戒指,有时候还会在手臂上系上一条红色的红线,这样子的话皇帝也很容易看到。
在其他朝代时期,如果妃嫔身体“不方便”的时候,太监们会撤掉那个妃嫔的牌子,因为皇帝如果要宠幸哪位妃子都是翻牌子的,如果有妃嫔身体“不方便”的话,她的牌子也就不会出现在皇帝面前,如此一来,能被皇帝翻牌子的也都是身体方便的妃子们。
所以,皇帝的后宫虽然妃嫔无数,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皇上,都会针对各种情况有解决方案,就像妃嫔每个月有不方便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规避皇帝宠幸,毕竟后宫佳丽妃嫔无数,皇帝也不会钻牛角尖,不会在妃嫔“不方便”的时候执意宠幸。
古代妃嫔侍寝,如果遇到月信不方便的时候,有很多种方法避讳,比如会在脸上涂抹丹朱颜色,隐晦表示。自然,风雅的古代人也不会说自己姨妈来了,而是有专门的词语,称作“程姬之疾”。
汉景帝曾经召幸自己的宠妾程姬,不过当时程姬来了月信不便侍寝,就让自己的奴婢唐儿代替自己侍奉景帝。所以后世将女子月事讳称为“程姬之疾”。
不过也是天意,唐姬因为这一夕之幸生育了刘发,也就是刘氏长沙王国的首任诸侯王,而刘发的六世孙,正是后来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光武帝刘秀。
古代妃嫔若是来了例假,是不可侍寝的,轻则触动龙颜失宠,严重的甚至会被打入冷宫。汉朝时代,妃嫔月事时期会在手上戴上一枚金戒指,表示“经,戒之”。
隋唐时期风气比较开放,妃嫔不方便的时候直接密奏给皇帝;五代与宋朝,妃嫔会在宫门悬挂红灯笼,或者在手上系上红缎之类,向皇帝表示自己不方便。
清朝时期,内务府敬事房对皇帝行房之事进行管理,如同以往历朝历代执掌彤史的女史一般。清朝皇帝宠幸妃嫔,会在膳后翻牌子,而如果哪个妃嫔来了例假,就会提前告知敬事房撤掉绿头牌。而皇帝如若问起来,由敬事房太监告知皇帝,也用不着妃嫔自己来说。
在先秦时代,后妃入宫有陪侍的媵妾,遇到月事或者产后不便,后妃会让自己的媵妾代替自己侍寝。而后,这种制度逐渐消失,像汉朝程姬那样让侍女代替自己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毕竟请神容易送神难,很容易引狼入室。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因为从汉朝的时候,关于这方面的事,就有了具体的规定。若是妃子身体不方便来例假的时候,妃子们就会在脸上点一颗红色的朱砂。
为皇帝管理嫔妃的太监,看到妃子的脸上有朱砂的时候,他们就明白了什么意思。
然后就会避开这个妃子,不把这个妃子的名字,呈到皇帝那里去。
这样皇帝接到的,都是没有来例假的妃子的名录,皇帝就是从这里面选择侍寝的人。
但是,有的时候还真的会有特殊的情况出现,比如说有的妃子几年不被皇帝宠幸一次。她们有的时候,来了例假,也可能忘记在自己的脸上涂朱砂。
本来她来了例假,忘记涂了。
但是,太监并不知道。就把她的名字给呈了上去。
结果,皇帝偏偏就选中了她,那么若是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你还别说这种逗比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这件事就发生在汉景帝的身上。
汉景帝的妃子还是有很多的,有一次他就召见了一个叫程姬的妃子。
但是这个程姬明明来了例假,她忘记给自己涂朱砂了。
结果她的名字陈列在为皇帝侍寝的妃子的名册当中。
汉景帝就选了她,这时候程姬不能不去,因为若是不去的话,就是欺君之罪,明明你来了例假了,你偏偏不涂朱砂,这不是欺君之罪是什么?
但是,又不能去,因为去了皇帝见红是不吉祥的,当时是有这种说法。
这个程姬就想蒙混过关,她就找了自己的一个姓唐的丫鬟,代替自己去服侍汉景帝。
可是,人掉包了汉景帝还是认识的呀。程姬就不怕杀头吗?
不过程姬早就想好了,她白天先过去,把汉景帝给灌醉了,然后是在汉景帝醉酒的情况下,把唐姓丫鬟送到汉景帝身边,让汉景帝给睡了的。
到了第二天汉景帝看到自己的身边躺着一个不认识的人,先是吃了一惊,但是,想想也就没有发作。
他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谁知道唐姓丫鬟,经过那一次事后,怀了身孕,她还给汉景帝生了一个男孩,叫刘发。这个刘发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祖上。
唐姓丫鬟给汉景帝生了儿子之后,就被汉景帝封为了唐姬,她的地位和程姬的也就平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