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工作频率及内存工作频率越高越好吗?——解析内存工作频率的真相
内存工作频率是指内存模块在单位时间内执行数据传输操作的次数。对于内存频率的抉择,很多人都会误认为频率越高性能越好,但事实上并不完全如此。
首先要阐明的是,内存频率和内存延迟是相互影响的,两者不能单独对待。内存延迟是指从发送指令到接收数据的时间,因此,即使频率高,假如延迟高,内存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内存频率对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优化的方式也会不同。对于专业使用,如视频编辑、虚拟机等,内存频率越高,性能的提升相对较明显。而对于普通用户,内存频率和延迟的提升可能并不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因为现代处理器的缓存系统和多核技术已经很好地弥补了内存带宽瓶颈的缺陷。
此外,内存频率还受到CPU和主板的限制。假如CPU和主板不支持较高的内存频率,频率高的内存模块并不能发扬最大性能,反而可能导致不稳定的问题。
最后,内存频率对于游戏性能的提升也有局限性。游戏最为要害的是处理器和显卡的性能。一般情状下,内存频率在2133MHz到3200MHz之间,性能提升并不会很明显,而超过3200MHz的内存频率则可能会导致游戏性能的下降。
所以,内存频率并非越高越好,抉择适宜的内存频率需要综合考虑CPU、主板、使用场景等多个方面因素。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抉择2133MHz或2400MHz的内存频率已经足够称心日常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