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璃关死的情况下,在车里睡一晚,会不会缺氧?
在玻璃关死的情况下,在车里睡一晚,会不会缺氧?
一次去郊游,我在车上睡觉,为了不被花蚊子叮咬,我紧闭车窗,因为这个动作,差点酿成大错。
2016年7月,公司举办夏季质量竞赛,我意外获得一顶帐篷,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见人在帐篷中过夜的惬意场景,这次有帐篷了,我也想去体验一次。
7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我和老婆相约去某景区郊游,想到要在帐篷中过夜,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疯玩到傍晚,支好帐篷,就美美的睡了。
我属于寒性体质,估计草地上太凉,即便躺在毛毯上搂着老婆,我也受不住,我叫老婆去车上睡,奈何老婆不肯,没办法,我只能狠心扔下她,去了车里。
其实我只想在车上眯一会儿,再回帐篷里,由于太冷又太困,我上车打开了空调,放倒椅子倒头就睡着了,当时没关车窗,我被追着人咬的花蚊子咬醒,我看了看时间,才过去25分钟,想到再眯一会儿,我的手就不由自主地关紧了车窗。
之后,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特别长的那种,感觉就像在时空隧道中一直穿梭,越往前身体越沉,估计是睡觉姿势不对,我突然醒过来了。
但是醒来的瞬间,我真的非常困,想努力睁开眼皮,奈何怎么也睁不开,身体也感觉很沉很累,不行,我还得睡一会儿。
我又进入了时空穿梭隧道,这一次飞得更久,我也很纳闷,明明我身体越来越沉,可怎么还是能飞起来呢?
当我飞过一个弯道时,我看见了我老婆的影子,我大脑一个机灵,发出了“嘟嘟嘟”的红色危险警报,几乎一瞬间,我就弹出了时空隧道,没等睁开眼,也没有任何多想,我支起上半身,猛地拉开车门,大口喘着粗气。
这时,大脑传来的晕迷肿胀,以及全身传来的软绵无力,才让我的大脑跟上了我的意识,我才努力地睁开眼,看着不远处的帐篷,我才意识到,我差点死在了车上。
其实,我在睡觉姿势不对醒来时,已经有缺氧反应了,当在时空隧道中穿越弯道再次醒来时,其实是大脑给我发出了“求生”信号。
我支起身体,拉开门,喘粗气,都是身体本能的意识动作,就像“鬼压床”一样,明明身体醒过来了,大脑还没跟上脚步一样。
大概过了五分钟,我缓过劲来,我听到了附近的蟋蟀声,风吹树叶的窸窸窣窣声,我径直走进帐篷,一把搂过老婆,心中感叹道:活着真好。
我做了什么酿成大错的动作?我为什么会缺氧呢?
答案是:我睡觉时,开着空调,关了车窗。
为何这样说?容我细细分析。
人们正常睡觉8个小时,到底需要多少氧气?
医学教材《临床营养学》上提到,一个成年人的安静代谢率约为200Ml/分钟,意思为一个人在睡觉时,每分钟需要消耗200ml的氧气,按理想睡眠8小时计算,一个人需要96L的氧气量。
天津大学《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热耐受性研究》中表明,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脑细胞和肌体细胞的加速代谢,耗氧量会加速增加,差不多是正常量的两倍,此时,意味着一个人睡8小时需要192L的氧气。
在玻璃关死的情况下,车里到底有多少氧气?
不同型号汽车车厢的容积有差异,总体维持在2400~3600L之间,在正常大气压下,空气中氧气浓度约为21%,这意味着,车厢在完全密封的情况下,理论上存在504~756L的氧气量。
按此来看,无论是什么型号的车,即便把玻璃关死,车内的氧气量对于一个人待一晚上来说,是足足有余的。
但是,并不是这样计算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即便是正常大气压,21%的含氧量也没有完全被人体利用,人体细胞血液摄取的氧气量,会随着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波动而波动,效果也会呈现一定差异,就好比喝粘稠的酸奶时,总会存在一点喝不完是一个理。
只要我们保证空气中的氧含量不低于18%,人就不会缺氧,如果低于18%,它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死亡,头晕,乏力,心跳加速,逐渐丧失知觉,失去行动力。
所以,车厢内的504~756L氧含量,我们要确保绝对安全,其实只有3%的氧含量可以利用(21-18=3),因此,一辆车可利用的氧含量只有区区的72~108L了,按此计算,一个人在炎热的夏天在车里待8小时是不够用的(192L)。
当车子处于高原环境,低谷山洼,隧道,地下通道等特殊环境时,由于空气不流通,气压不稳定,车里的氧气量只少不多,人待的时间会更短。
有人说,车里的通风孔很多,诸如刹车踏板、油门踏板、车门、空调、天窗等,即便是坐满了5个人,奔波一天也没见缺氧,其实,这些通风孔并不是为了安全而预留的,而是为了NVH(测试车的噪声、振动和不平顺性),且通风孔很小,它只有在车子流动时,才会产生动力进行空气置换,所以即便是坐满了人,人也不会感到缺氧。
当车子静止不动时,四周的空气流动不及时,车内气流会加速形成负压,人体呼吸会加快车内的氧气耗用,这时车厢内属于一种强密封性的空间,是不太安全的表现。这种压力差在车子被淹时尤为明显,即便是好车,也会在5分钟内被淹过车顶。
所以,在玻璃关死的情况下,在车里睡一觉,理论上可以,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然也会有危险。
什么情况下,在车里睡觉容易缺氧?
1、不熄火的时候开空调
汽车长期怠速运转,尾气和空气混在一起,又被发动机吸了回去,容易让发动机处于贫氧偏浓燃烧的状态,尾气浓郁的情况下,容易释放浓度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
众所周知,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能诱发很多疾病,且一氧化碳还会破坏人体血红蛋白,造成缺氧症状。当人处于低空排放的密闭车厢里时,这些有害气体离人非常近,危害也非常大,就好比你在电梯里吃螺蛳粉,味道当然不同凡响。
此时,如果你再把空调打开,这无疑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流通更快了,想必味道也更浓郁,这就好比在电梯里现场煮螺蛳粉了。
众多惨痛的教训也历历在目,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我因为开着空调睡觉,又紧闭了车窗,差点酿成大错,才造成了我出现缺氧症状。
除我之外,还有很多类似案例:
比如2019年6月25日的湖南怀化中方县停车场,有2名男子紧闭车窗的情况下,在车里开着空调睡觉,结果第二天被发现时已经因缺氧死亡。
再比如,2018年时,在青海西部的五道梁无人区的公路上,小倪两口子在挂车里边开着空调睡觉,第二天双双身体冰凉,没了生命意识。
所以,要想在车里开着空调睡觉,也要打开部分车窗,最好把空调风量开大一些,打开外循环,增加通风量。是为了心疼油钱,还是心疼生命,想必大家都明白。
2、炎热的夏天
上边也说到,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脑细胞和肌体细胞的加速代谢,耗氧量会加速增加,这时,如果长时间处于密闭的车厢里时,很容易造成缺氧脱水,中暑等症状,危及生命,几乎每年夏天都有小孩在车里窒息的事件,时刻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
3、人多的时候
毕竟车里的含氧量是有限的,一个人没问题,当人多的时候,就很危险了。8小时的情况下,一个人消耗96L,两个人就是192L,车厢里按18%的安全限值72~108L计算,两个人最多只能维持四个半小时,随后可能会头晕,乏力或神志不清。
人越多待的时间越短,为了谨慎起见,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最好留点车窗缝隙,宁愿被蚊子咬,被冻醒,也不要微笑着做美梦。
4、环境气压不稳定时
比如西藏等海拔较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较低,即便是在室外,也有一种头脑浑浊的感觉,在车里过夜更严重,因此,很多经常跑川藏线、青藏线的货车司机,要想在车里过夜,都自备了氧气瓶,难受了就吸一会儿。
如果处于气压不稳定的情况下,更不要关死车窗了,为了安全,最好在空气相对流通的地方,把车窗缝隙留得更大。
总的来说
车子停在空旷地带,一个人在车里过夜,即便开了空调,在车窗有缝隙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有问题,但时间也不能太长,空调风也容易造成头疼。
如果紧闭门窗又开了空调,车子在怠速的情况下,发动机产生的混合气体,容易对人造成伤害,最好不要在车里长时间睡觉,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容易致幻,可能出现危险了,你还是一副微笑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