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陵遗迹是否存在?
成吉思汗陵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境内,是蒙古族历史上的最高领袖、征服者和政治家。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在历史上,关于成吉思汗陵的确切发现存在争议。一些考古学家认为成吉思汗陵已经存在了至少几百年的历史,但其确切位置一直未被确认。一些学者质疑成吉思汗陵是否存在,认为它是某种虚构的存在或传说中的遗迹。成吉思汗陵是否被找到仍然是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
成吉思汗陵是否被找到?
由于蒙古族的宫廷葬俗中不会对外透露墓址,并且在埋葬完毕后会用马把墓址踏平,以免被人发现,甚至在埋葬的过程中如有外人发现也会将其杀害,这导致了成吉思汗真正的埋葬地点的具体地点至今无人可以确认,这也引起多方猜测,至今已经有六盘山、阿勒泰山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都倾向于认为成吉思汗陵是衣冠冢。但也有说法认为成吉思汗陵内确实没有成吉思汗的遗体,不过在萨满教的角度上并不算是衣冠冢[c],此外还有观点认为成吉思汗陵内安放的是成吉思汗的骨灰,而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伊金霍洛旗政府则表示成吉思汗就葬在成吉思汗陵内。
成吉思汗陵(蒙古语:ᠴᠢᠩᠭᠢᠰᠬᠠᠭᠠᠨ ᠤᠣᠩᠭᠣᠨ,西里尔字母:Чингис хааны онгон)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新街镇甘德尔敖包的伊金霍洛草原上,属窟野河上游。成吉思汗陵清朝初年迁至伊金霍洛,抗日战争期间陵墓八白室迁至甘肃,后于1949年迁至青海塔尔寺。1954年又迁回,现有建筑修建于1955年至1956年。陵内有成吉思汗生平功业绘画及其坐像、遗物,并陈列有元代文物。1982年,成吉思汗陵正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西夏的战争中病逝。元中统四年(1264年)三月,元朝的太庙开始在燕京修建,并于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建成,成吉思汗八白室开始在太庙中成型。元朝灭亡时,元顺帝北逃,八白室也随之北迁。此后八白室的归属经历过多次交替,十五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河套地区成为蒙古本部的汗主,当地的蒙古部族就在鄂尔多斯地区重新将各白室聚集起来,修建了新的八白室,用以纪念和供奉成吉思汗,这就是现在的成吉思汗陵的雏形。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博硕克图济农在鄂尔多斯部的驻牧地修建王爱召后,“八白室”便迁移至王爱召附近供奉。清初时,八白室被迁移至了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所在地也被改名为了“伊金霍洛”,蒙语意为“圣主的陵园”。在乾隆年间,八白室当中除成吉思汗灵帐和商更斡尔阁白室之外的其他白室散落到鄂尔多斯各地,只有在每年大型祭祀的时候才会重新聚集到伊金霍洛。
光绪年间,有部分传教士来到伊金霍洛,把八白室当做“成吉思汗陵”对外宣传,从此“成吉思汗陵”这一称呼就流传开来。1937年,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要求伊克昭盟将成吉思汗陵迁移至归绥,但命令最终没有得到执行。为了保护八白室免受战火侵袭,1939年6月,以当时的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尔扎布为代表的蒙古族人向国民政府提出向西迁陵的请求。在获得许可后,1939年6月11日,成吉思汗灵柩在达尔扈特守陵人和军队护送下启程,途径延安、西安,7月1日迁至甘肃省兴隆山,安放于兴隆山东山大佛殿。1949年8月,马步芳在败退至青海时带走了八白室,并最终将其迁移至青海的塔尔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蒙古族当地群众的要求,向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递交“将成吉思汗灵柩迁回伊金霍洛”的报告。这份报告后来得到周恩来批准,同时拨款80万元专款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陵园。1954年3月6日,绥远省被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当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迎接成吉思汗灵柩代表团一行29人前往青海省,并于4月7日从塔尔寺接回了成吉思汗八白室,并将其重新安放在1939年西迁前的土地上。1955年,成吉思汗陵正式开始建造,并于当年建成。在建造过程中,除了修建成吉思汗陵墓外,鄂尔多斯其他各旗的相关祭祀神一同也被征集入陵园,并分别安排祭祀地点。1956年,成吉思汗陵园建成,此时成吉思汗的灵柩曾被打开,共有7层,其中最内层放置着由一幅画作包裹着的一只皮枕头,皮枕头内所包裹的究竟是什么物品至今不得而知,学术界对此也有多种猜测。文化大革命期间,成吉思汗陵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此后,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维修和翻新,在翻新的过程中新增了部分陈设和壁画。1982年,成吉思汗陵正式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成吉思汗陵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