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跑步会带来健康的好处?
跑步是一项古老而普遍的运动,起源于古代。它最初被用作军事训练、战斗和健身锻炼。随着时间的推移,跑步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参与其中。现代跑步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体育活动,吸引了无数爱好者参加。跑步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还能促进身心健康。
跑字的来历?
追本溯源,在古文书面语中,最早代表“跑步”意思的并非“跑”字。
古语有云:“徐行曰步,疾行曰驱,疾趋曰走。”“走”代表的就是“跑步”的意思。
走原为象形文字,甲骨文最早的记载,像一个人甩开双臂,迈开大步,向着前方快速奔跑的样子。
到了西周时期的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止”,这个结构更加突出人在跑步时的特点,有解释说跑步有始有止,还有的讲这个“止”代表“脚趾”的意思。
在战国时期的小篆体,承袭了金文的一些特点,但上半部却变成了“夭”,但之所以为何会有这个变化,未从资料中查得,我觉得应该和“逃之夭夭”有那么点儿关系吧。
最后发展到汉代的隶书,便和现代汉字很接近了,为了书写方便,这个字的上半部变成了“土”。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走”字频频出现,代表不同的跑步状态。
比如杜甫先生所著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这个“走”肯定不是悠闲散步的意思,官吏来抓壮丁,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老翁肯定要撒丫子开尥了。
《韩非子》中有云:“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走”就是兔子飞奔的意思,撞到田中的木桩上,死掉了,想这兔子是何等速度,一直都是运动健将,走”也能代表“冲刺跑”的意思。
但有些时候,“走”也能代表“逃跑”的意思。
《孟子》有云: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意思是: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战争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走。
而“跑”字在先前多半在口语中存在,并且代表的意思和现在也大有不同。
“跑”字最早现于典籍,是在三国时期魏明帝的文臣张揖编撰的《广雅》中,并且阐述了“跑”的意思,“跑,趵(bao第四声)也”!
它既表示原地跳跃的意思,又表示“走兽用脚刨地”。《西京杂记》有云:滕公驾至东都门,马鸣跼不肯前,以足跑地许久。
虽然我没有查到在中文语法中,什么时候启用“跑”,弃用“走”,但“跑”字后来居上,也是文体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所致,亦如我们现在跑步,有时候也会“走跑结合”。
但古文中的“走”字或许更能体现出一种气势,就像唐代岑参诗中写的那般: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夜风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不管是“跑”还是“走”,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