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通过未成年游戏管理法案,游戏真的是原罪吗?
韩国通过了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管理法案,引发了关于游戏是否真的是原罪的讨论,我们必须明确,规则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弱者,而真正的原罪是缺乏自制力。
对于未成年人,他们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游戏的影响,国家出台政策的目的正是为了防止他们过度沉迷游戏,接触不合适的成人内容(如血腥、暴力、色情等),以及接受不正确的价值观传递(如反党反社会),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我们未曾想到的风险需要防范。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子游戏逐渐进入我国,从最初的FC红白机到小霸王,再到电脑游戏的普及,电子游戏因其趣味性、好玩性和新奇性吸引了众多孩子甚至成年人,游戏市场的混乱、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盗版游戏的横行,使得很多人对电子游戏产生了负面看法,称其为精神鸦片,甚至将其视为毁掉下一代的元凶。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游戏定位为原罪,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画面、声音、动画过场等形式展现故事,每一个精美的电子游戏都是一件艺术品,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更多地反映了家长教育的缺失,没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自制力。
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沉迷游戏就全盘否定游戏,更不能将游戏视为原罪,同样,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其他事物,如动画片、电视剧、臭豆腐或玩具等,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些事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游戏是原罪,国家和学校也应该积极推行防沉迷措施,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认识到,游戏本身并不是原罪,真正的原罪是缺乏自制力,让我们共同努力,理性看待游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