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因素分析方法是什么?如何分析?
因素分析法,又称为因素替代法,通过数值上的测量来判断各个因素变化对差异产生的贡献度,它对于理解公司运营状况、评价管理绩效以及制定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复杂财务指标中,因素分析能揭示出指标变动背后的深层次动因。
步骤包括:
1、构建分析模型:基于影响经济指标的多个因素,根据它们的相互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通常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2、因素替代与计算:以基期数据为基础,逐步将实际发生的数值替换进模型,每次替换后重新计算结果。
3、对比差异:将替代后的结果与未替换前的结果相比较,差额代表该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程度。
4、累加验证:累计所有因素变动的影响,确保其总和等于实际与基期数据的总体差异,以此检验分析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中,因素分析法常用于利润和成本分析,帮助投资者评估利润增减的驱动力,或探究成本变化的主要来源。
在执行因素替代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相关性:分析指标的构成要素之间应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才能准确反映差异的内在结构。
- 替代顺序:按各因素间的依赖关系排序,遵循一定的替代流程,避免混淆结果。
- 连续性:替换过程中须保持顺序,否则各因素影响的总和可能不会等于分析目标的全部差异。
考虑某公司2001年净资产收益率较2000年增长2.6个百分点,可通过分析资产净利率和股权乘数的变化来解释这一增长,如果假设资产净利率不变,仅股权乘数提高,则净资产收益率上升1.5%;反之,若仅资产净利率提升,则增长1%,当两者同时变化时,净资产收益率总共提升了2.6%,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哪一项变化对收益增长的贡献更大。
经营杠杆的产生源于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它的大小受到固定成本水平、市场需求波动、产品定价及单位生产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