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类是什么样的人?
洪承类是什么样的人?
洪承类是明末崇祯朝著名的大臣,后来投靠清军后就更出名了。这个怎么说?
洪承类,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他少年科第,一路上春风得意,23岁中举,24岁考上进士。
不仅如此,洪承畴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先后担任刑部主事、兵部尚书等职务。
后来,李自成等农民军在陕西兴起后,洪承类率部在潼关大破之,李自成被迫败入商洛山,一时陷入低潮。
随后,清兵入侵边关,洪承类被授予蓟辽总督,率军出山海关救援锦州。
不幸的是,在松山之战中,洪承类部弹尽粮绝。由于夏承德副将军的叛变,松山城被打破。洪承类、巡抚邱民仰、总兵王廷臣、曹变蛟等都被俘。
消息传来,明廷大震,大家都以为洪承类会死。
崇祯看到要失去这样一位重要的大臣,也感到非常难过。他下令辍学三天,并以王侯的规范在首都举行了盛大的悼念仪式,“祭祀十六坛”(七天一坛)。
此外,崇祯还亲自到场致祭,并写了一篇“悼洪经略文”的昭书,告诉世界,让大家认真学习。
没想到,这才祭到第九坛,洪承类降清的消息传来,让大明君臣们尴尬不已,祭奠也无声无息。
据说洪承类四人被俘后,皇太极杀了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三人,并特意留下了洪承类。
洪承类一开始也发誓死不屈,日夜骂人,只想快点死。皇太极没有杀他,而是各种劝说,据说他还派了他的妃子博尔济吉特(后来的孝庄太后)。
后来,皇太极去见他,《清史稿》对此描述道:“洪承类瞪了很久,叹了口气:‘真命之主也!’是磕头请降”。
然而,在投降后的头两年里,洪承类既不是官员,也不是为清廷服务。直到崇祯挂在歪脖子的树上,他才再次出山拯救万民于水火。
后来,清廷采取洪承类的建议,聘请明朝降臣,遵循明朝制度,约束军纪,不杀不抢不烧,免除三薪,减轻人民负担。
这样,洪承类虽然有汉奸之名,但能在战后稳定局势,也算是对老百姓做了一些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