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需要继续再像高中那样的努力学习吗?
大学需要继续再像高中那样的努力学习吗?
我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就解放了其实不是,我在大学混日子混了一年半,现在新学期开始了,我要有自己的计划,大学没人管你,所以有的人就变成废材,有的人就开始自己梦想的奋斗,世界上优秀的人太多,不努力以后是要被生活给压死的。
上了大学要有自己的目标,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宅在宿舍,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大学生更需要努力读书,比高中更加努力,大学毕业你就离开了所熟悉的校园世界,相对来说校园还是一块净土,没有那么多的复杂关系夹杂在里面。
大学时光应该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段过渡期,从学生到社会,从一个只关乎于成绩到全面考察你的综合素质,有很多大学生抱怨自己没法得到对口专业的工作,那你为什么不想一想你的大学四年都干了些什么,本该是你本专业学习的最重要的积累知识的时期,而你却因为高中毕业到了大学要不要努力读书而纠结。
为何有人会提出这样的话题是因为,现在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模式决定的,有多少父母把“高中努力三年,考了好的大学就行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上了好大学就万事大吉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怀揣着三年努力决定一生的理念,完成鲤鱼跃龙门的大学生们当然的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人生的巅峰。
大学时光本该是人生刚刚迈向成熟的开始阶段,结束了单纯的学习方式,经历过高考的磨练,选择了心仪的大学,这里有本行业最精英的教育团队,更自由的自我发展的空间,身边的同学都是这个行业以后的关系网,这样理想的条件,是规划未来最好的时候。
然而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人越来越多的开始后悔大学虚度光阴,没有认真去积累专业的知识,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高中读书的目地是什么?高中生的标准答案:考一个好的大学。
悲哀的是有多少人是因为高考成绩被迫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不是兴趣、不是梦想。
大学是高等学府,目地是培养专业人才,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因为高中对自己兴趣爱好过度的压抑,转而开始在大学释放,离开了父母的管束,离开了老师的督促,突然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没有了方向更多的是空虚,所以需要更多的东西来填补精力和时间都过剩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好好加倍努力读书吧!可能你也感受到了,社会在加速发展,而你却在最青春的时光停留四年,时间不等人,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很高兴能切身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从学生到教育者的身份转换,我认为大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
笔者一直以来都崇尚教育事业,所以大学选择了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在校期间从没在专业学习上松懈过,并且经常参加能锻炼教学能力的实践活动,珍惜每一次上台演讲的机会,毕业后顺利进了投的第一家公司,目前工作也很稳定,我还有一些当年不爱学习的同学到现在还待业在家,虽然毕业于同一所大学,经受着同样的教育,面对同一场校招,但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会有所不同。
1. 学历可以拿到工作的敲门砖,却掩盖不住日后能力匮乏的尴尬。
很多面试单位一开始无法衡量一个人具体能力的好坏,那么学历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衡量标志标准,但要知道他们认准的并不是你这个人,他们认准的是你背后站着的学校权威,他们会默认你已经具备了这个学校所输出的能力和学识,如果你不努力学习,根本没有掌握学校传授的东西,那在实习阶段可能就会因为能力欠缺而露怯,甚至让人质疑你的学历问题。
2. 学习学的是行为、思维方式,并不是纸面上的理论结果。
比如我们学数学的时候说"1+1=2",当我看到两个苹果放在一起,我会立马想到这是两个苹果,我不会想到用“1+1=2”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运用的的确是“1+1=2”,这是因为通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已经深深强化在我的脑子里了,它会不自觉推动我去进行这种行为,跳过研究思考阶段。"1+1=2"是前者在不断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的理论结果,我们要看到它背后所蕴含的实际意义。
3. 大学前是学科基础搭建时期,大学才是自主运用开拓阶段。
大学前各种基础学科的批量学习让我们充分掌握了各个领域的所需要的基础,让我们在专业选择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一旦确定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大学才是开始真正深入学习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学习,当你毕业的时候所掌握的都是毫无深度的基础知识,在实际应用上毫无施展空间。
4. 学习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并不是为了一纸毕业说明。
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忽视了学习最本质的目的,我们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为了推动个体的逐渐发展,这种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不断积极的过程,就像身体上的发展一样从生命开始直到生命结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身体的发展,学习的程度决定了精神的高度。
与君共勉。
感谢邀请!很多大学新生在进入期盼已久的大学之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人生的目标实现了一样,好像从此缺少了奋斗的动力,从高三的高强度学习中解放出来,想要放松一下,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想要从此放松,并且以为别的大学生都是这么想的,那就错了,我现在就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反面教材,来说明进入大学不再刻苦学习是多么傻的一种想法。
想当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因为我上学早,中间没有留过级,在班上也属于年龄最小的学生,进入师范之后,紧张的学习生活还在继续,可是我却听信了大多数同学的说法,那时因为上了师范就是铁饭碗,所以学生中流行着一种说法:“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而我,竟傻傻地以为是真的,我想,以前都要考九十多分,需要下功夫学习,现在只要六十分,那不是太简单了吗?只要课堂上随便听听,课外不下功夫背书也是可以的,于是我就完全放松了学习,只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平时的自习课上也是看看课外书,走走神。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中段考试就到了,我在做题的时候也不够认真,遇到特别难的题算一下分数肯定超过六十分了,就不再动笔去写了,特别最后一门考教育学,那时候还可以提前交卷,我一心想着提前交卷好坐车回家,因为考试后正赶上双休日,后面的论述题,我只答要点,根本就没有展开论述,后来我计算一下分值,六十分够了,就赶紧交卷走人,那时班上也就五十个同学,都是来自各乡镇的尖子生,因为那时候的中师还是定向招生,一般每个乡镇给几个指标,全县就二百人,这些同学,也大多是来自各校的前几名同学。
周末过完返校,成绩也出来了,跟我预料的一样,每门都达到了六十分以上,而且有的还考了八十多分,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班主任把每位同学的成绩都加出来,进行排名,而且还在班里公布分数和名次,那是令我震惊而又羞愧的时刻,我终身难忘,没想到平均七十多分的我竟然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一!
如果是其他的名次,也许别人的印象还不会那么深刻,而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绝对能让所有的同学都牢记住。
周末过完返校,成绩也出来了,跟我预料的一样,每门都达到了六十分以上,而且有的还考了八十多分,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班主任把每位同学的成绩都加出来,进行排名,而且还在班里公布分数和名次,那是令我震惊而又羞愧的时刻,我终身难忘,没想到平均七十多分的我竟然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一!
事后,班主任找我谈心,想知道我为什么从入班时的前十名一下子跌落到班级倒数,是不是有什么思想问题还是别的什么事情分心了,如果是现在,说不定会让老师怀疑我是替考呢!我不敢说我是不重视的原因,只是随便找点借口,并且向老师保证期末一定进前二十名,代数老师也找我谈话,因为我的成绩影响了班级平均分,那时的平均分都九十多,而我才七十多,我向老师保证期末要考到85分以上老师才算满意,还好,下半学期我开始认真学习,期末的时候我达到之前设定的目标,也没有老师找我了。
这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师范三年,也只有那第一次的期中考试公布了排名,其他时间没再公布过排名,所以平时我们也不知道谁学习成绩到底在班里排名第几,但是大家永远记得公布的那一次,所以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我是成绩差的同学,我以为同学们都忘记了那一次,因为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一直不错了,在班上至少也应该算是中上等的水平了,平时考试基本上没有八十分以下的情况,可是直到临毕业时,班里的一个男生说他自己入班成绩是倒数第一,学习一直是他的弱项,他在我前位坐着,他看了我一下,见我没接茬,又说:“我记得你以前成绩也不好,第一次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