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哪些卫生清洁用品
古代中国有哪些卫生清洁用品
古时候没有现代的化学香皂、洗面奶等
他们用什么来清洁衣物和身体呢?
勤劳的古代人其实也使用了比
现代清洁用品更加天然的产品来做清洁用
如澡豆、胰子、淘米水、皂角、猪苓等。
古代因为没有现代化的工业污染
那时的自然环境比现代要好无数倍
古代人的卫生习惯也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
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
特别是化学用品给地球带来了灾难性的污染
人们更加难以清洁环境和自己的身体
古代妇女为小孩洗澡
大致来讲,依照时间顺序
中国古代使用的清洁用品为:
‧秦汉时期:淘米水、洗衣服用草木灰(含碱)
‧魏晋时期:皂角和澡豆
‧稍晚些:猪苓武汉清洁用品批发
‧明清:胰子
‧现代:化学肥皂、香皂、洗发水等等
古代妇女清洗衣物
淘米水:
早在先秦至秦汉时期
人们便已懂得“就地取材”
不需另花金钱便取得
“清洁液”作洗面及洗发用
原来古人简单地利用
谷物的“潘汁”来洗面洗发,
所谓“潘汁”其实并非什么特别的东西
乃是常见的淘米水
直至今天
仍然有不少人相信淘米水
对皮肤的清洁有效用
皂角:
一说到皂角
老人们都知道是用来洗衣服、
洗头发的,
到现在有的乡下还有人使用皂角洗衣
其实
这种类似于“肥皂”的东西也是种美食
用皂仁做菜也在厨师间悄然流行
皂角,也叫皂荚
是豆科植物皂荚树所结的果实
貌似豆角,每个皂角里边有40多个皂仁
皂角中含有皂甙
它的水溶液能生成泡沫
有去污性能
当时社会上已出现售卖皂荚的店铺
可见它颇受时人采用
各种皂荚中
以“猪牙皂荚”质量最低劣
去污能力弱,也毫不滋润;
“肥皂荚”则去污能力强,气味也浓郁
后来,人们更进一步把去除了种子的皂荚捣烂
做成球状,如橘子般大小
供洗面、洗身之用,俗称“肥皂团”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还记载了它的制作方法:
“十月采荚,煮熟捣烂
和白面及诸香作丸
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和现在的香皂相比
形制上也颇相似了
澡豆:
宋代以前,洗脸、净手、浴身的时候
没有成团的“肥皂”
魏晋时候有一种洗涤剂叫“澡豆”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
《千金翼方》曾记载多个
用于“洗手面”的“澡豆”制造配方
大都要用到“白豆面”、“毕豆面”、
“大豆末”等各种豆面
从这些配方可以看出
澡豆恰恰是以豆子研成的细末作为主料
“澡豆”的制作极为讲究
除了豆末之外
还要用到猪胰、皂角等
以增强去油除垢的效力
另外,珍贵香料更是必不可少
把这种种原料加工处理之后
晾干,捣成散末
细细掺和到一起,就得了成品
澡豆制作过程中
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
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
再加入豆粉、香料等
均匀地混合后
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
这种将猪胰研磨
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
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
后者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
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
而且能滋润皮肤
所以它算是当时一种比较优质的洗涤剂
然而
由于要大量取得猪胰腺这种原料委实困难
所以澡豆未能广泛普及
只在少数上层贵族中使用
后来,人们在澡豆的制作工艺方面加以改进
他们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
又以碳酸钠(纯碱)代替豆粉
并加入熔融的猪脂
混和均匀后
压制成球状或块状
这就是“胰子”了
胰子在化学组成上和今天的香皂极相近
而且,产品种类更是多样
桂花胰子、玫瑰胰子……
与今天各种带有不同香味的肥皂已颇相似了
中国华北和东北
主要使用胰子
清末,北京一地有胰子店70多家
猪苓:
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
猪苓里加了些香料
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
新的肥皂工业兴起后
才逐渐取代了胰子
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
北京前门外还保留有
合香楼和花汉冲等老胰子店
其中合香楼开设于
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
以皂角溶液等制成的“香皂”
以前习惯上也称为“胰子”
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
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
用来涂脸和嘴
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
用猪胰子洗手特别是的光滑